戊戌,昭义节度使皇甫立奏敬瑭反。敬瑭表:“帝,养子,不应承祀,请传位许王。”帝手裂其表抵地,以诏答之曰:“卿于鄂王固非疏远,卫州之事,天下皆知;许王之言,何人肯信!”壬寅,制削夺敬瑭官爵。乙巳,以张敬达兼太原四面排陈使,河阳节度使张彦琪为马步军都指挥使,以安国节度使安审琦为马军都指挥使,以保义节度使相里金为步军都指挥使,以右监门上将军武廷翰为壕寨使。丙午,以张敬达为太原四面兵马都部署,以义武节度使杨光远为副部署。丁未,又以张敬达知太原行府事,以前彰武节度使高行周为太原四面招抚、排陈等使。光远既行,定州军乱,牙将千乘方太讨平之。
张敬达将后三万营于晋安乡,戊申,敬达奏西北先锋马军都指挥使安审信叛奔晋阳。审信,金全之弟子也,敬瑭与之有旧。先是,雄义都指挥使马邑安元信将所部六百馀人戍代州,代州刺史张朗善遇之,元信密说朗曰:“吾观石令公长者,举事必成;公何不潜遣人通意,可以自全。”朗不从,由是互相猜忌。元信谋杀朗,不克,帅其众奔审信,审信遂帅麾下数百骑与元信掠百井奔晋阳。敬瑭谓元信曰:“汝见何利害,舍强而归弱?”对曰:“元信非知星识气,顾以人事决之耳。夫帝王所以御天下,莫重于信。今主上失大信于令公,亲而贵者且不自保,况疏贱乎!其亡可翘足而待,何强之有!”敬瑭悦,委以军事。振武西北巡检使安重荣戍代北,帅步骑五百奔晋阳。重荣,朔州人也。以宋审虔为宁国节度使、充待卫马军都指挥使。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后晋纪一
戊戌,昭义节度使皇甫立奏敬瑭反
敬瑭表:“帝,养子,不应承祀,请传位许王。”帝手裂其表抵地,以诏答之曰:“卿于鄂王固非疏远,卫州之事,天下皆知;许王之言,何人肯信!”壬寅,制削夺敬瑭官爵。乙巳,以张敬达兼太原四面排陈使,河阳节度使张彦琪为马步军都指挥使,以安国节度使安审琦为马军都指挥使,以保义节度使相里金为步军都指挥使,以右监门上将军武廷翰为壕寨使。丙午,以张敬达为太原四面兵马都部署,以义武节度使杨光远为副部署。丁未,又以张敬达知太原行府事,以前彰武节度使高行周为太原四面招抚、排陈等使。光远既行,定州军乱,牙将千乘方太讨平之。
译文:
- 戊戌日,昭义节度使皇甫立上奏称敬瑭谋反。敬瑭上书皇帝,表示自己是被抚养长大的孩子,不应当继承皇位,请求将皇位传给许王。皇帝用手撕裂他的奏章,用诏书回应说:“你与鄂王的关系确实不是疏远,卫州之战,天下人都知道此事。许王的话,谁能相信?”壬寅日,朝廷下令剥夺敬瑭的官职和爵位。乙巳日,任命张敬达兼任太原四面排陈使,河阳节度使张彦琪为马步军都指挥使,任命安国节度使安审琦为马军都指挥使,任命保义节度使相里金为步军都指挥使,任命右监门上将军武廷翰为壕寨使。丙午日,任命张敬达为太原四面兵马都部署,任命义武节度使杨光远为副部署。丁未日,又任命张敬达掌管太原行府事务,以前彰武节度使高行周为太原四面招抚、排陈等使。杨光远行动之后,定州军发生骚乱,牙将千乘方太平定了叛乱。
注释:
- 戊戌日:指天福元年(936年)正月戊戌这一天。
- 昭义节度使皇甫立:唐朝时设置的官职名,管理河东地区的军事。
- 敬瑭:后晋高祖石敬瑭,是唐朝末年的武将,在晋阳举兵反叛唐朝,建立了后晋。
- 养子:养子是指被他人养育长大,并非亲生之子,这里指的是敬瑭。
- 卫州之战:发生在公元940年,是唐朝和后梁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
赏析:
本段描述了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在政治斗争中遭遇的困境。他通过伪造诏书向唐明宗表明忠诚意图,但最终还是被揭穿身份并遭到废黜。这一事件反映了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崛起对中央权威的挑战。同时,也显示了皇权在地方军阀面前的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