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己未,以范延光为天雄节度使,李周为宣武节度使、同平章事。
癸亥,应州言契丹三千骑攻城。张敬达筑长围以攻晋阳。石敬瑭以刘知远为马步都指挥使,安重荣、张万迪降兵皆隶焉。知远用法无私,抚之如一,由是人无贰心。敬瑭亲乘城,坐卧矢石下,知远曰:“观敬达辈高垒深堑,欲为持久之计,无他奇策,不足虑也。愿明公四出间使,经略外事。守城至易,知远独能办之。”敬瑭执知远手,抚其背而赏之。
戊寅,以成德节度使董温琪为东北面副招讨使,以佐卢龙节度使赵德钧。
唐主使端明殿学士吕琦至河东行营犒军,杨光远谓琦曰:“愿附奏陛下,幸宽宵旰。贼若无援,旦夕当平;若引契丹,当纵之令入,可一战破也。”帝甚悦。帝闻契丹许石敬瑭以仲秋赴援,屡督张敬达急攻晋阳,不能下。每有营构,多值风雨,长围夏为水潦所坏,竟不能合,晋阳城中日窘,粮储浸乏。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二百八十 · 后晋纪一

译文:八月,己未,唐主任命范延光为天雄节度使,李周为宣武节度使、同平章事。癸亥,应州报告契丹三千骑兵围攻城池。张敬达筑长围以攻晋阳。石敬瑭任命刘知远为马步都指挥使,安重荣、张万迪降兵皆隶焉。刘知远用法无私,抚之如一,由是人无贰心。

注释:

  •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事件,其中包含了许多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详细描述。
  • 后晋纪是一册关于后晋历史的书籍的章节名称,记载了后晋的历史事件和发展过程。
  • 八月是指农历八月份,这个时期是中国传统的农业季节,也是很多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 己未指的是农历日期,表示具体的日期是农历的第八个月的最后一天。
  • 范延光被任命为天雄节度使,这是唐代对一个地方高级军事官员的称号,意味着他拥有一定的军权和管理该地区的权力。
  • 李周被任命为宣武节度使、同平章事,这是唐代对另一位高级军事官员和宰相的头衔,表明他在军事和政治上都有很高的地位。
  • 癸亥是一个特定的历法日份,通常用于古代文献中表示某一天的序号。
  • 张敬达筑长围以攻晋阳,这是张敬达采取的一种军事行动,通过建立坚固的防御工事来对抗敌人,显示了他对军事策略的理解。
  • 石敬瑭任命刘知远为马步都指挥使,这是石敬瑭为了加强自己的军队力量,任命刘知远为一个高级军事职务,负责管理马匹和步兵的指挥工作。
  • 安重荣、张万迪降兵皆隶焉,这是安重荣投降并加入刘知远的军队,张万迪也跟随投降,这表明刘知远在战争中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 刘知远用法无私,抚之如一,由是人无贰心,这是刘知远的领导风格,他公正无私地对待手下的士兵和将领,因此赢得了部下的忠诚和信任。
  • 敬瑭亲乘城,坐卧矢石下,说明石敬瑭亲自上城楼巡视,坐在箭石之下,体现了他对战事的关心和重视。
  • 知远曰:“观敬达辈高垒深堑,欲为持久之计,无他奇策,不足虑也。愿明公四出间使,经略外事。守城至易,知远独能办之。”知远的话表明刘知远有信心应对敌军的进攻,并希望石敬瑭能够亲自外出指挥作战,处理外部事务。
  • 敬瑭执知远手,抚其背而赏之,这是石敬瑭对刘知远的奖励和支持,表达了他对刘知远的信任和尊重。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后晋时期的政治形势和战争情况。诗中的主人公范延光和李周分别担任地方高级军事官员,而刘知远则是石敬瑭的重要助手和领导者。诗中提到了各种战略战术,如修建长围、修筑高垒等,展现了当时军事斗争的激烈和复杂性。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的看法和态度,认为战争是一种政治手段,需要有智慧和策略才能取得胜利。此外,诗中还描绘了石敬瑭对将领的信任和支持,以及他亲自巡视战地的情况,这些都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氛围和人物形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