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衮至邢州,闻麻答被逐,即日北还,杨安亦遁去,李殷以其众来降。
庚寅,以薛怀让为安国节度使。刘鐸闻麻答遁去,举邢州降;怀让诈云巡检,引兵向邢州,鐸开门纳之,怀让杀鐸,以克复闻。朝廷知而不问。
辛卯,复以恒州顺国军为镇州成德军。乙未,以白再荣为成德留后。逾年,始以何福进为曹州防御使,李荣为博州刺史。
敕:“盗贼毋问赃多少皆抵死。”时四方盗贼多,朝廷患之,故重其法,仍分命使者逐捕。苏逢吉自草诏,意云:“应贼盗,并四邻同保,皆全族处斩。”众以为:“盗犹不可族,况邻保乎!”逢吉固争,不得已,但省去“全族”字。由是捕贼使者张令柔杀平阴十七村民。
逢吉为人,文深好杀。在河东幕府,帝尝令静狱以祈福,逢吉尽杀狱囚还报。及为相,朝廷草创,帝悉以军旅之事委杨邠、郭威,百司庶务委逢吉及苏禹珪。二相决事,皆出胸臆,不拘旧制。虽事无留滞,而用舍黜陟,惟其所欲。帝方倚信之,无敢言者。逢吉尤贪诈,公求货财,无所顾避。继母死,不为服;庶兄自外至,不白逢吉而见诸子,逢吉怒,密语郭威,以他事杖杀之。
《资治通鉴》是一部由宋代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史书,它记录了从战国时期直到五代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七中,有一篇名为《后汉纪二》的文章,讲述了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的历史故事。
杨衮听说麻答被逐,于是当日便北归,杨安也逃遁而去,李殷带着他的部队投降了朝廷。薛怀让被任命为安国节度使,刘铎听闻麻答逃去,便率领邢州投降,而薛怀让却假装巡检,引兵向邢州进发,刘铎开门迎纳,结果薛怀让杀了刘铎,并报称克复。何福进被进为曹州防御使,李荣被升为博州刺史。皇帝下敕令:“盗贼无论赃多少皆抵死刑。”当时四方盗贼多,朝廷对此深感忧虑,因此加重了对盗贼的惩罚措施,并分别派遣使者追捕捕捉。苏逢吉亲自草拟诏书,其意思大概是“应贼盗者,连同四邻同保,都应全家处斩”。众人认为:“盗犹不可族,况邻保乎!”因此苏逢吉坚持己见,最终只是省略了“全族”二字。张令柔作为捕贼使者,杀死了平阴十七名村民。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七·后汉纪二》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的发生,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状况。通过这些记载,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背景,理解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