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圣神恭肃文武皇帝中广顺三年(癸丑,公元九五三年)
春,正月,丙辰,以武平留后刘言为武平节度使,制置武安、静江等军事、同平章事;以王逵为武安节度使,何敬真为静江节度使,周行逢为武安行军司马。
诏折从阮:“野鸡族能改过者,拜官赐金帛,不则进兵讨之。”壬戌,从阮奏:“酋长李万全等受诏立誓外,自馀犹不服,方讨之。”
前世屯田皆在边地,使戍兵佃之。唐末,中原宿兵,所在皆置营田以耕旷土。其后又募高赀户使输课佃之,户部别置官司总领,不隶州县,或丁多无役,或容庇奸盗,州县不能诘。梁太祖击淮南,掠得牛以千万计,给东南诸州农民,使岁输租。自是历数十年,牛死而租不除,民甚苦之。帝素知其弊,会阖门使、知青州张凝上便宜,请罢营田务,李谷亦以为言。乙丑,敕:“悉罢户部营田务,以其民隶州县;其田、庐、牛、农器,并赐见佃者为永业,悉除租牛课。”是岁,户部增三万馀户。民既得为永业,始敢葺屋植木,获地利数倍。或言:“营田有肥铙者,不若鬻之,可得钱数十万缗以资国。”帝曰:“利在于民,犹在国也,朕用此钱何为!”
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一·后周纪二
太祖圣神恭肃文武皇帝中广顺三年(癸丑,公元九五三年)
春,正月,丙辰,以武平留后刘言为武平节度使,制置武安、静江等军事、同平章事;以王逵为武安节度使,何敬真为静江节度使,周行逢为武安行军司马。
诏折从阮:“野鸡族能改过者,拜官赐金帛,不则进兵讨之。”壬戌,从阮奏:“酋长李万全等受诏立誓外,自馀犹不服,方讨之。”
前世屯田皆在边地,使戍兵佃之。唐末,中原宿兵,所在皆置营田以耕旷土。其后又募高赀户使输课佃之,户部别置官司总领,不隶州县,或丁多无役,或容庇奸盗,州县不能诘。梁太祖击淮南,掠得牛以千万计,给东南诸州农民,使岁输租。自是历数十年,牛死而租不除,民甚苦之。帝素知其弊,会阖门使、知青州张凝上便宜,请罢营田务,李谷亦以为言。乙丑,敕:“悉罢户部营田务,以其民隶州县;其田、庐、牛、农器,并赐见佃者为永业,悉除租牛课。”是岁,户部增三万馀户。民既得为永业,始敢葺屋植木,获地利数倍。
或言:“营田有肥铙者,不若鬻之,可得钱数十万缗以资国。”帝曰:“利在于民,犹在国也,朕用此钱何为!”
译文:
在太祖圣神恭肃文武皇帝中广顺三年的春月,朝廷任命了新的职务。武平留后的刘言被提升为武平节度使,负责管理武安和静江的军事事务,并担任同平章事。同时任命王逵为武安节度使,何敬真为静江节度使,周行逢为武安行军司马。
皇帝还发布了诏令,要求那些曾经犯错但能够改正的部落首领们可以被授予官职和赏赐金币布帛,否则就要出兵讨伐。壬戌日,折从阮上奏说:“除了已经接受诏令宣誓效忠之外,其他的酋长仍然不肯归顺,我们正在等待他们主动来投诚。”
屯田通常设在边境地带,由驻守的士兵去耕种荒漠的土地。到了唐朝末期,中原地区的驻军遍布各地都设置了营田,用来开垦荒地耕作。后来,政府还招募富有的农户交纳赋税来耕种这些荒地。户部另设机构进行监督,这些农户并不直接隶属于州县,有时候因为人多无法服兵役,或者有人掩护盗贼,使得州县官员难以追究。梁太祖在攻打淮南时掠夺了大量的牛只,用来提供给东南各州的农民耕作,每年向他们收取租税。从此几十年过去了,牛死了之后租税却依然存在,这让百姓感到非常困扰。皇帝早就知道这个问题的弊端,恰逢合门使、知青州张凝上奏建议取消营田事务,李谷也提出了相同的看法。乙丑日,皇上下达诏令:“撤销户部所有的营田业务,将那里的百姓归属到州县管辖之下;田地、房屋、牛具、农具,都赏赐给现耕作的农户作为永远的产业,全部免除向官府交纳租牛的费用。”这一年,户部增加了三万多户的农户。民众得到永久的产业之后,开始修整房屋种植树木,收获的利益是过去的数倍。有的人提议说:“营田中有肥沃的土地,不如卖掉算了,可以得到几十万缗的钱来资助国家。”皇帝回答说:“利益在于人民,同样也关乎国家利益。我使用这些钱干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