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主复以左仆射冯延己同平章事。
周行逢恶武平节度副使张仿,言于王逵曰:“何敬真,仿之亲戚,临刑以后事属仿,公宜备之。”夏,四月,庚申,逵召仿饮,醉而杀之。
丙寅,归德节度使兼侍中常思入朝,戊辰,徙平卢节度使。将行,奏曰:“臣在宋州,举丝四万馀两在民间,谨以上进,请征之。”帝颔之。五月,丁亥,敕榜宋州,凡常思所举丝悉蠲之,已输者复归之,思亦无怍色。
自唐末以来,所在学校废绝,蜀毋昭裔出私财百万营学馆,且请刻板印《九经》。蜀主从之。由是蜀中文学复盛。
六月,壬子,沧州奏契丹知户台军事范阳张藏英来降。
初,唐明宗之世,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廷从之。丁巳,板成,献之。由是,虽乱世,《九经》传布甚广。
【《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一·后周纪二】赏析
在《资治通鉴》的第二百九十一卷中,我们阅读到后周太祖广顺二年(壬子年,公元952年)的历史篇章。这一年,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其中不乏政治、军事、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深刻变迁。
诗句“唐主复以左仆射冯延己同平章事”描绘了一个重大的政治事件。唐主,即后唐帝,再次任命其左仆射冯延己为同平章事,显示了冯延己在朝廷中的权威及影响力。这一事件不仅是一次人事变动,也反映了当时朝廷内部权力结构的调整以及冯延己个人的政治成就。
诗句“周行逢恶武平节度副使张仿,言于王逵曰:‘何敬真,仿之亲戚,临刑以后事属仿,公宜备之’”,展现了周行逢对下属张仿的忠诚和信任。周行逢不仅将重要的后事托付给张仿,还通过向王逵进言来确保张仿能妥善处理相关事务。这体现了周行逢对下属的信任以及对职责的担当。
诗中还提到了“归德节度使兼侍中常思入朝”,“归德节度使兼侍中常思入朝”,表明了常思作为地方高级官员的重要性及其参与中央事务的情况。常思的入朝可能与朝廷的政策调整或地方管理有关,反映了唐代后期地方与中央之间复杂的互动。
诗句“自唐末以来,所在学校废绝,蜀毋昭裔出私财百万营学馆,且请刻板印《九经》”揭示了一个历史转折点,即蜀地开始重视教育的发展。毋昭裔的慷慨解囊以及他推动印刷《九经》的行动,标志着蜀地教育的复兴与发展,对于提升当地文化水平具有深远的影响。
“六月,沧州奏契丹知户台军事范阳张藏英来降”,展示了边境地区的和平与交流。张藏英的投降不仅是对抗外敌的一个胜利,也象征着边疆地区相对稳定的态势。同时,这也反映出北宋时期对辽国采取的策略性态度,即通过外交手段寻求和平与和解。
通过对这些诗句的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理解《资治通鉴》所记录的历史事件及其背后的复杂关系。每一则典故都不仅仅是文字的描述,更是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卷,为我们呈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