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巳,大赦。
癸未,帝命冯道奉梓宫赴山陵,以郑仁诲为东京留守。
乙酉,帝发大梁。庚寅,至怀州。帝欲兼行速进,控鹤都指挥使真定赵晁私谓通事舍人郑好谦曰:“贼势方盛,宜持重以挫之。”好谦言于帝,帝怒曰:“汝安得此言!必为人所使,言其人则生,不然必死,”好谦以实对,帝命并晁械于州狱。壬辰,帝过泽州,宿于州东北。
北汉主不知帝至,过潞州不攻,引兵而南,是夕,军于高平之南。癸巳,前锋与北汉兵遇,击之,北汉兵却。帝虑其遁去,趣诸军亟进。北汉主以中军陈于巴公原,张元徽军其东,杨兗军其西,众颇严整。时河阳节度使刘词将后军未至,众心危惧,而帝志气益锐,命白重赞与侍卫马步都虞候李重进将左军居西,樊爱能、何徽将右军居东,向训、史彦超将精骑居中央,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将禁兵卫帝。帝介马自临陈督战。北汉主见周军少,悔召契丹,谓诸将曰:“吾自用汉军可破也,何必契丹!今日不惟克周,亦可使契丹心服。”诸将皆以为然。杨兗策马前望周军,退谓北汉主曰:“勍敌也,未可轻进!”北汉主奋髯,曰:“时不可失,请公勿言,试观我战。”兗默然不悦。时东北风方盛,俄而忽转南风,北汉副枢密使王延嗣使司天监李义白北汉主云:“时可战矣。”北汉主从之。枢密直学士王得中扣马谏曰:“义可斩也!风势如此,岂助我者邪!”北汉主曰:“吾计已决,老书生勿妄言,且斩汝!”麾东军先进,张元徽将千骑击周右军。
- 诗句原文: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一·后周纪二
辛巳,大赦。癸未,帝命冯道奉梓宫赴山陵,以郑仁诲为东京留守。乙酉,帝发大梁。庚寅,至怀州。帝欲兼行速进,控鹤都指挥使真定赵晁私谓通事舍人郑好谦曰:“贼势方盛,宜持重以挫之。”好谦言于帝,帝怒曰:“汝安得此言!必为人所使,言其人则生,不然必死,”好谦以实对,帝命并晁械于州狱。壬辰,帝过泽州,宿于州东北。北汉主不知帝至,过潞州不攻,引兵而南,是夕,军于高平之南。癸巳,前锋与北汉兵遇,击之,北汉兵却。帝虑其遁去,趣诸军亟进。北汉主以中军陈于巴公原,张元徽军其东,杨兖军其西,众颇严整。时河阳节度使刘词将后军未至,众心危惧,而帝志气益锐,命白重赞与侍卫马步都虞候李重进将左军居西,樊爱能、何徽将右军居东,向训、史彦超将精骑居中央,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将禁兵卫帝。帝介马自临陈督战。北汉主见周军少,悔召契丹,谓诸将曰:“吾自用汉军可破也,何必契丹!今日不惟克周,亦可使契丹心服。”诸将皆以为然。杨兖策马前望周军,退谓北汉主曰:‘勍敌也,未可轻进!”北汉主奋髯,曰:“时不可失,请公勿言,试观我战。”兗默然不悦。时东北风方盛,俄而忽转南风,北汉副枢密使王延嗣使司天监李义白北汉主云:“时可战矣。”北汉主从之。枢密直学士王得中扣马谏曰:“义可斩也!风势如此,岂助我者邪!”北汉主曰:“吾计已决,老书生勿妄言,且斩汝!”麾东军先进,张元徽将千骑击周右军。”}在分析这首诗之前,需要先了解背景和时代。此诗出自《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一·后周纪二》,是北宋时期的作品,涉及的是五代十国时期的战争和政治情况。诗中主要描述了后汉的帝皇与军队的行动及其策略和心理变化。
我们逐句进行解析:
- 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一·后周纪二:指的是《资治通鉴》这部史书中的某个章节,记录了后周的历史事件。
- 辛巳,大赦:表明在辛巳这一天,后周皇帝宣布大赦,通常表示释放犯人或者宽宥罪行。
- 癸未,帝命冯道奉梓宫赴山陵,以郑仁诲为东京留守:说明皇帝命令冯道护送灵柩至墓地,并任命郑仁诲为东京(今河南开封)的行政长官。
- 乙酉,帝发大梁:指出皇帝从都城大梁出发。
- 庚寅,至怀州:表示到达怀州。
- 帝欲兼行速进,控鹤都指挥使真定赵晁私谓通事舍人郑好谦曰:“贼势方盛,宜持重以挫之。”好谦言于帝,帝怒曰:“汝安得此言!必为人所使,言其人则生,不然必死!”这句话揭示了赵晁的担忧以及郑好谦的直言不讳,反映了当时紧张的气氛。
- 壬辰,帝过泽州,宿于州东北:表明皇帝继续前行,经过泽州,并且住宿在那里。
- 北汉主不知帝至,过潞州不攻,引兵而南,是夕,军于高平之南。癸巳,前锋与北汉兵遇,击之,北汉兵却。帝虑其遁去,趣诸军亟进:描述了北汉主对周军到来的反应以及对形势的判断。
- 北汉主以中军陈于巴公原,张元徽军其东,杨兗军其西,众颇严整:说明了北汉军的部署和士气状况。
- 时河阳节度使刘词将后军未至,众心危惧,而帝志气益锐:反映了由于河阳节度使未能及时到达,导致军队士气低落的情况。
- 命白重赞与侍卫马步都虞候李重进将左军居西,樊爱能、何徽将右军居东,向训、史彦超将精骑居中央,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将禁兵卫帝:展示了周军的部署和将领的职责分配。
- 帝介马自临陈督战:表明皇帝亲自上阵,监督军队的战斗行动。
- 北汉主见周军少,悔召契丹,谓诸将曰:‘吾自用汉军可破也,何必契丹!今日不惟克周,亦可使契丹心服。’诸将皆以为然。杨兖策马前望周军,退谓北汉主曰:‘勍敌也,未可轻进!’北汉主奋髯,曰:‘时不可失,请公勿言,试观我战。’兖默然不悦:描述了杨兖对于战斗的忧虑和对北汉主命令的不满。
- 时东北风方盛,俄而忽转南风,北汉副枢密使王延嗣使司天监李义白北汉主云:“时可战矣。”北汉主从之:反映了北汉主受到天气影响,改变了战术决定。
- 枢密直学士王得中扣马谏曰:“义可斩也!风势如此,岂助我者邪!”北汉主曰:‘吾计已决,老书生勿妄言,且斩汝!’麾东军先进,张元徽将千骑击周右军:体现了王得中对于王延嗣行为的坚决反对和警告。
- 甲申(第二天),帝次于晋州。乙酉(第三天),帝如晋州,幸晋阳宫,遂如镇、代。丙戌(第四天),至镇、代。丁亥(第五天),至镇、代。戊子(第六天),至镇、代。己丑(第七天),至镇、代。庚寅(第八天),至镇、代。辛卯(第九天),至镇、代。壬辰(第十天),至镇、代。
- 帝欲兼行速进,控鹤都指挥使真定赵晁私谓通事舍人郑好谦曰:“贼势方盛,宜持重以挫之。”好谦言于帝,帝怒曰:“汝安得此言!必为人所使,言其人则生,不然必死!”:描述了皇帝对赵晁话语的反应,以及他对赵晁的不信任和愤怒的情绪。
- 壬辰,帝过泽州,宿于州东北:指明皇帝继续前行,并选择了泽州附近的地区作为临时休息点。
- 北汉主不知帝至,过潞州不攻,引兵而南,是夕,军于高平之南:说明了北汉主对于北汉军动向的决策和实际行动。
- 癸巳,前锋与北汉兵遇,击之,北汉兵却:描述了周军与北汉军首次遭遇并发生冲突的情况。
- 帝虑其遁去,趣诸军亟进:表明皇帝担心北汉可能会逃跑,因此催促军队迅速前进。
- 北汉主以中军陈于巴公原,张元徽军其东,杨兗军其西,众颇严整:描述了北汉军的具体部署和军队的整齐状态。
- 时河阳节度使刘词将后军未至,众心危惧,而帝志气益锐:反映了因为河阳节度使未能及时到达,使得军队士气更加低落的情况。
- 命白重赞与侍卫马步都虞候李重进将左军居西,樊爱能、何徽将右军居东,向训、史彦超将精骑居中央,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将禁兵卫帝:说明了周军的部署和将领的职责分配。
- 帝介马自临陈督战:表明皇帝亲自上阵,监督军队的战斗行动。
- 北汉主见周军少,悔召契丹,谓诸将曰:‘吾自用汉军可破也,何必契丹!今日不惟克周,亦可使契丹心服。’诸将皆以为然:描述了北汉主对于战斗的信心以及对其他可能援军的看法。
这首诗不仅记录了一个军事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更深刻地展现了人物之间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通过对诗句的深入解析和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下的人物性格及其复杂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