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汉主自高平被褐戴笠,乘契丹所赠黄骝,帅百馀骑由雕窠岭遁归,宵迷,俘村民为导,误之晋州,行百馀里,乃觉之,杀导者。昼夜北走,所至,得食未举箸,或传周兵至,辄苍黄而去。北汉主衰老力惫,仗于马上,昼夜驰骤,殆不能支,仅得入晋阳。

帝欲诛樊爱能等以肃军政,犹豫未决。己亥,昼卧行宫帐中,张永德侍侧,帝以其事访之,对曰“爱能等素无大功,忝冒节钺,望敌先逃,死未塞责。且陛下方欲削平四海,苟军法不立,虽有熊罴之士,百万之众,安得而用之!”帝掷枕于地,大呼称善。即收爱能、徽及所部军使以上七十馀人。责之曰:“汝曹皆累朝宿将,非不能战。今望风奔遁者,无他,正欲以朕为奇货,卖与刘崇耳!”悉斩之。帝以何徽先守晋州有功,欲免之,既而以法不可废,遂并诛之,而给槥归葬。自是骄将惰卒始知所惧,不行姑息之政矣。庚子,赏高平之功,以李重进兼忠武节度使,向训兼义成节度使,张永德兼武信节度使,史彦超为镇国节度使。张永德盛称太祖皇帝之智勇,帝擢太祖皇帝为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以马仁瑀为控鹤弓箭直指挥使,马全乂为散员指挥使。自馀将校迁拜者凡数十人,士卒有自行间擢主军厢者。释赵晁之囚。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九十一·后周纪二

北汉主自高平被褐戴笠,乘契丹所赠黄骝,帅百馀骑由雕窠岭遁归。宵迷,俘村民为导,误之晋州。行百馀里,乃觉之,杀导者。昼夜北走,所至,得食未举箸,或传周兵至,辄苍皇而去。北汉主衰老力惫,仗于马上,昼夜驰骤,殆不能支,仅得入晋阳。

帝欲诛樊爱能等以肃军政,犹豫未决。己亥昼卧行宫帐中,张永德侍侧,帝以其事访之,对曰“爱能等素无大功,忝冒节钺,望敌先逃,死未塞责。且陛下方欲削平四海,苟军法不立,虽有熊罴之士,百万之众,安得而用之!”帝掷枕于地,大呼称善。即收爱能、徽及所部军使以上七十馀人。责之曰:“汝曹皆累朝宿将,非不能战。今望风奔遁者,无他,正欲以朕为奇货,卖与刘崇耳!”悉斩之。帝以何徽先守晋州有功,欲免之,既而以法不可废,遂并诛之,而给槥归葬。自是骄将惰卒始知所惧,不行姑息之政矣。庚子赏高平之功,以李重进兼忠武节度使,向训兼义成节度使,张永德兼武信节度使,史彦超为镇国节度使。张永德盛称太祖皇帝之智勇,帝擢太祖皇帝为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以马仁瑀为控鹤弓箭直指挥使,马全乂为散员指挥使。自馀将校迁拜者凡数十人,士卒有自行间擢主军厢者。释赵晁之囚。

诗句翻译

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一·后周纪二是《资治通鉴》中关于北汉主的记载。原文描述了北汉主在被俘后,如何利用夜晚和向导逃脱,以及他在晋州被追回后的惊恐状态。

译文

在九月的一天清晨,北汉主从高平出发,身着破旧衣服,戴着头巾,骑上契丹赠送的黄色战马,带领一百多骑兵逃往雕窠岭。由于天黑迷路,他被村民误认为是敌军向导带回家。他白天行走时,每吃一口饭就会感到不安,因为每当有周兵到来的消息传来时,他总是仓皇逃跑。他疲惫衰弱,依赖马背上的力量,日以继夜地奔跑,几乎无法支撑。最终他逃到了晋阳。

皇帝想要惩罚樊爱能等人以整顿军政,但犹豫不决。己亥日,皇帝在床上休息,张永德在旁边侍奉,皇帝将此事询问张永德。张永德回答说:“樊爱能等素无大功,却玷污了节钱,望风而逃,死也难以赎罪。而且陛下正要平定四海,如果军法不立,那么即使有熊罴之士、百万之众,又怎能使用呢?”皇帝听到这句话后,扔下枕头大呼称善,于是收捕了樊爱能、王徽及他们所属部队的七十多名军官。责问他们说:“你们都是朝延久经沙场的老将,不是不能战斗。现在望风而逃的人,没有别的原因,只是想利用我来做他们的奇货,卖给刘崇罢了!”于是全都杀了他们。皇帝因为何徽曾先守晋州有功,想要饶恕他。然而因法律不可废,遂并诛之,并给他一个棺材让他归葬。自那以后,骄将惰卒才真正知道有所畏惧,不再行姑息之政了。庚子日,表彰高平的贡献,以李重进兼任忠武节度使,向训兼任义成节度使,张永德兼任武信节度使,史彦超为镇国节度使。张永德称赞太祖皇帝的智慧和勇敢,皇帝提拔太祖皇帝为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任命马仁瑀为控鹤弓箭直指挥使,马全乂为散员指挥使。其余将领和校官迁升或任命者共有数十人,士兵中有自行提升到主军中厢的,也有释赵晁之囚的。

赏析

此诗反映了后周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状况。诗中描述了北汉主在被俘虏后的恐惧与逃亡,以及皇帝试图整顿军政的决心和行动。同时,通过赞扬与批评并存的方式,展现了当时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关键词解释

  1. 北汉主:指的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北汉政权,位于今天的中国北方。
  2. 契丹:指辽国的一支,是当时北方的一个重要政权。
  3. 黄骝:指一种颜色鲜艳的马。
  4. 雕窠岭: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北汉主逃跑路线中的一个地点。
  5. 晋州:地名,今山西省临汾市。
  6. 樊爱能王徽马仁瑀马全义:这些人物都是北汉的高级军官和将领。
  7. 张永德:北汉时任武信节度使,是皇帝身边的亲信大臣之一。
  8. 太祖皇帝:指后周太祖,即柴荣,本名郭荣,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位重要君主。
  9. 严州刺史:官职名,管理严州一带的军事政务。
  10. 张永德盛称太祖皇帝之智勇:描绘了张永德对后周太祖柴荣的赞誉之词。

分析

  • 此诗通过对北汉主和后周皇帝的行动和决策的描述,展示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激烈性和复杂性。
  • 通过张永德的陈述和皇帝的反应,反映出朝廷对于整顿军政的决心和手段。
  • 诗中的叙述手法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和政治氛围,以及其中的人物心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