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丑,加吴越王钱弘亻叔天下兵马都元帅。
癸巳,加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范质守司徒,以枢密直学士、工部侍郎长山景范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判三司。加枢密使、同平章事郑仁诲兼侍中。乙未,以枢密副使魏仁浦为枢密使。范质既为司徒,司徒窦贞固归洛阳,府县以民视之,课役皆不免。贞固诉于留守向训,训不听。
初,帝与北汉主相拒于高平,命前泽州刺史李彦崇将兵守江猪岭,遏北汉主归路。彦崇闻樊爱能等南遁,引兵退,北汉主果自其路遁去。八月,己酉,贬彦崇率府副率。
己巳,废镇国军。
初,太祖以建雄节度使王晏有拒北汉之功,其乡里有滕县,徙晏为武宁节度使。晏少时尝为群盗,至镇,悉召故党,赠之金帛、鞍马,谓曰:“吾乡素名多盗,昔吾与诸君皆尝为之,想后来者无能居诸君之右。诸君幸为我语之,使勿复为,为者吾必族之。”于是一境清肃。九月,徐州人请为之立衣锦碑。许之。
《后周纪三》翻译:
译文:
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二·后周纪三
丁丑,加吴越王钱弘亻叔天下兵马都元帅。
癸巳,加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范质守司徒,以枢密直学士、工部侍郎长山景范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判三司。加枢密使、同平章事郑仁诲兼侍中。乙未,以枢密副使魏仁浦为枢密使。范质既为司徒,司徒窦贞固归洛阳,府县以民视之,课役皆不免。贞固诉于留守向训,训不听。
初,帝与北汉主相拒于高平,命前泽州刺史李彦崇将兵守江猪岭,遏北汉主归路。彦崇闻樊爱能等南遁,引兵退,北汉主果自其路遁去。八月,己酉,贬彦崇率府副率。
己巳,废镇国军。
初,太祖以建雄节度使王晏有拒北汉之功,其乡里有滕县,徙晏为武宁节度使。晏少时尝为群盗,至镇,悉召故党,赠之金帛、鞍马,谓曰:“吾乡素名多盗,昔吾与诸君皆尝为之,想后来者无能居诸君之右。诸君幸为我语之,使勿复为,为者吾必族之。”于是一境清肃。九月,徐州人请为之立衣锦碑。许之。
注释:
- 丁丑:初四。
- 加吴越王钱弘亻叔天下兵马都元帅:后周太祖在丁丑日加封吴越王钱弘亻叔为天下兵马都元帅。
- 癸巳:初七。
- 加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范质守司徒:后周太祖在癸巳日加封范质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并让其担任司徒。
- 以枢密直学士、工部侍郎长山景范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判三司:后周太祖在癸巳日任命长山景范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和判三司。
- 加枢密使、同平章事郑仁诲兼侍中:后周太祖在乙未日加封郑仁诲为枢密使和同平章事。
- 乙未:十六。
- 以枢密副使魏仁浦为枢密使:后周太祖在乙未日任命魏仁浦为枢密使。
- 范质既为司徒:范质被任命为司徒。
- 司徒窦贞固归洛阳:窦贞固从司徒职位上返回洛阳。
- 课役皆不免:所有课役都免除不了。
- 贞固诉于留守向训:窦贞固向留守向训投诉。
- 训不听:向训不听窦贞固的诉求。
- 帝与北汉主相拒于高平:后周太祖在高平与北汉主进行对抗。
- 命前泽州刺史李彦崇将兵守江猪岭:前泽州刺史李彦崇被命令率领军队守卫江猪岭,作为阻挡北汉主逃跑的道路。
- 抑北汉主归路:阻止北汉主的逃跑路线。
- 彦崇闻樊爱能等南遁:李彦崇听到樊爱能等人向南逃跑的消息。
- 彦崇引兵退,北汉主果自其路遁去:李彦崇带领军队撤退后,北汉主果然从这条路线逃跑了。
- 八月己酉,贬彦崇率府副率:后周太祖在八月己酉日贬斥李彦崇为率府副率。
- 废镇国军:废除镇国军。
- 太祖以建雄节度使王晏有拒北汉之功:后周太祖因为建雄节度使王晏抵抗北汉有功而将他调往其他地方。
- 其乡里有滕县:他的家乡滕县。
- 徙晏为武宁节度使:后周太祖把王晏迁徙到武宁节度使。
- 晏少时尝为群盗:王晏年轻时曾经是群盗。
- 至镇,悉召故党,赠之金帛、鞍马:到达镇所后,他召集以前的部下,赠送他们金帛和鞍马,表示感激。
- 吾乡素名多盗:我的家乡自古以来就有强盗出没。
- 昔吾与诸君皆尝为之:过去我和你们都曾经做过这样的事。
- 想后来者无能居诸君之右:我希望后来的人没有谁能超过你们的地位。
- 诸君幸为我语之,使勿复为,为者吾必族之:希望你们替我转告这些盗贼,不要再做这样的事情,做的话我将灭九族。
- 于是一境清肃:于是整个地区变得安定肃清。
- 九月,徐州人请为之立衣锦碑:九月的时候,徐州的人请求为他们建立衣锦碑纪念功绩。
赏析:
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是一部记录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历史事件的重要史书。通过这段描述,我们了解到后周太祖显德年间,吴越王钱弘亻叔被任命为全国兵马都元帅,抵御北汉主的进攻。同时,范质因抵抗有功而被提升为司徒,但遭到留守向训的反对。此外,北汉主一度试图逃脱失败后向北汉国逃亡,最终被挫败。文中还涉及了其他几位重要人物和事件,如王晏因抵抗北汉有功而被调走,以及徐州人请求为某位功臣建立纪念碑的情节。整段描述反映了五代时期的军事斗争和政治局势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