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十月,甲辰,左羽林大将军孟汉卿坐纳稿税,场官扰民,多取耗馀,赐死。有司奏汉卿罪不至死。上曰:“朕知之,欲以惩众耳!”
己酉,废安远、永清军。
初,宿卫之士,累朝相承,务求姑息,不欲简阅,恐伤人情,由是羸老者居多。但骄蹇不用命,实不可用,每遇大敌,不走即降。其所以失国,亦多由此。帝因高平之战,始知其弊。癸亥,谓侍臣曰:“凡兵务精不务多,今以农夫百未能养甲士一,奈何浚民之膏泽,养此无用之物乎!且健懦不分,众何所劝!”乃命大简诸军,精锐者升之上军,羸者斥去之。又以骁勇之士多为诸籓镇所蓄,诏募天下壮士,咸遣诣阙,命太祖皇帝选其尤者为殿前诸班,其骑步诸军,各命将帅选之。由是士卒精强,近代无比,征伐四方,所向皆捷,选练之力也。

译文:

冬,十月,甲辰日,左羽林大将军孟汉卿因纳稿税、场官扰民、多取耗馀罪,被赐死。有司奏称汉卿罪不至死。皇帝说:“我知道的,想以此惩戒众人。”

己酉日,废安远、永清军。

初,宿卫之士,历代相承,务求姑息,不欲简阅,恐伤人情,由是羸老者居多。但骄蹇不用命,实不可用,每遇大敌,不走即降。其所以失国,亦多由此。帝因高平之战,始知其弊。癸亥日,对侍臣说:“凡兵务精不务多,今以农夫百未能养甲士一,奈何浚民之膏泽,养此无用之物乎!且健懦不分,众何所劝!”于是下令大简诸军,精锐者升之上军,羸者斥去之。又因骁勇之士多为诸藩镇所蓄,诏募天下壮士,咸遣诣阙,命太祖皇帝选其尤者为殿前诸班,其骑步诸军,各命将帅选之。由是士卒精强,近代无比,征伐四方,所向皆捷,选练之力也。

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周世宗柴荣的一个历史故事。周世宗在位时,励精图治,整顿军队,使后周的军事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其中最显著的就是通过“简阅”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甲辰”,十天干之一,属木,表示这个月份是农历十月。

“左羽林大将军”,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羽林将军是唐朝设置的一种禁卫军军官名。

“坐纳稿税”,因为收税的事情受到指责。

“场官扰民”,指的是场官在征税时骚扰百姓。

“多取耗馀”,意思是从百姓那里收取更多的赋税。

“赐死”,这是皇帝对官员的一种处罚方式,通常意味着该官员已经犯了重大的错误。

“有司奏汉卿罪不至死”,这是官员们对孟汉卿的判决进行陈述。他们指出孟汉卿的罪行并不严重,应该判处死刑。

“上曰:‘朕知之,欲以惩众耳’”,这是皇帝对这件事的看法。他认为孟汉卿只是犯了一些小错误,不应该处以极刑。

“己酉日,废安远、永清军”,这是一件大事。安远和永清两个军是后周时期的两个重要军事单位,它们的废除意味着国家军队数量的减少。

“宿卫之士”,是指守卫皇宫的人,他们的任务是为皇帝提供护卫和保护。

“务求姑息”,这是皇帝的态度。他不想过于苛刻地对待这些守卫皇宫的人,而是希望他们能够得到一些宽容。

“不欲简阅”,意思是不想过于严格地选拔人员。

“恐伤人情”,这是皇帝担心的后果。他觉得过于严苛可能会伤害到人们的心。

“羸老者居多”,意思是士兵中有很多年老体弱的。

“骄蹇不用命”,意思是有些士兵非常傲慢和懒惰,不愿意听从命令。

“健懦不分”,这是指士兵中的强壮者和懦弱者混杂在一起,难以区分。这可能是因为皇帝没有明确地规定士兵的素质标准。

“众何所劝”,这是皇帝的疑问。他认为士兵们很难从中感受到鼓舞和激励。

“乃命大简诸军”,这是皇帝的命令。他要求对军队进行大规模的选拔和审查,以提高士兵的素质。

“精锐者升之上军”,意思是那些身体素质好的士兵将被提拔到上军去。

“羸者斥去之”,意思是那些年老体弱者将被赶出军营。

“骁勇之士”,这是皇帝对士兵的要求。他希望士兵都是勇猛的战士。

“诏募天下壮士”,这是皇帝的号召。他要求全国的人民都来报名参军,为国家效力。

“咸遣诣阙”,意思是所有的人都会被送到皇宫中去接受皇帝的考核。

“太祖皇帝选其尤者为殿前诸班”,这是皇帝的决定。他认为只有最优秀的士兵才能担任殿前的职位。

“骑步诸军,各命将帅选之”,这是皇帝的规定。他认为骑兵和步兵的各个单位都应该由将领来决定谁可以被选中。这就是所谓的“简阅”。

这首诗主要描述了周世宗柴荣如何通过“简阅”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的故事。这个故事展示了柴荣对国家的忠诚和他对军队的重视程度。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国家要想强大起来,就必须重视军队的建设和发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