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尝问大臣可为相者于兵部尚书张昭,昭荐李涛。上愕然曰:“涛轻薄无大臣体,朕问相而卿首荐之,何也?”对曰:“陛下所责者细行也,臣所举者大节也。昔晋高祖之世,张彦泽虐杀不辜,涛累疏请诛之,以为不杀必为国患;汉隐帝之世,涛亦上疏请解先帝兵权。夫国家安危未形而能见之,此真宰相器也,臣是以荐之。”上曰:“卿言甚善且至公,然如涛者,终不可置之中书。”涛喜诙谐,不修边幅,与弟澣俱以文学著名,虽甚友爱,而多谑浪,无长幼体,上以是薄之。上以翰林学士单父王著幕府旧僚,屡欲相之,以其嗜酒无检而罢。
癸巳,大渐,召范质等入受顾命。上曰:“王著籓邸故人,朕若不起,当相之。”质等出,相谓曰:“著终日游醉乡,岂堪为相!慎毋泄此言。”是日,上殂。

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四·后周纪五

显德五年(戊午,公元958年)春,正月,乙酉,废匡国军

上尝问大臣可为相者于兵部尚书张昭,昭荐李涛。上愕然曰:“涛轻薄无大臣体,朕问相而卿首荐之,何也?”对曰:“陛下所责者细行也,臣所举者大节也。昔晋高祖之世,张彦泽虐杀不辜,涛累疏请诛之,以为不杀必为国患;汉隐帝之世,涛亦上疏请解先帝兵权。夫国家安危未形而能见之,此真宰相器也,臣是以荐之。”上曰:“卿言甚善且至公,然如涛者,终不可置之中书。”涛喜诙谐,不修边幅,与弟澣俱以文学著名,虽甚友爱,而多谑浪,无长幼体,上以是薄之。

上以翰林学士单父王著幕府旧僚,屡欲相之,以其嗜酒无检而罢。癸巳,大渐,召范质等入受顾命。上曰:“王著籓邸故人,朕若不起,当相之。”质等出,相谓曰:“著终日游醉乡,岂堪为相!慎毋泄此言。”是日,上殂:

译文:
皇帝曾向兵部尚书张昭询问谁可以担任宰相。张昭推荐了李涛。皇帝对此感到惊讶地说:“李涛行为轻浮,不符合作为宰相的仪态。我问谁可以做宰相时你首先推荐了他,这是为什么?”李涛回答说:“陛下现在关注的是小节,而我推荐的却是重要的节操。以前晋高祖的时候,张彦泽残害无辜之人,李涛多次上书请求杀掉他,他认为如果不杀掉他,将来一定会成为国家的祸害;汉隐帝时期也是如此,李涛也曾上疏请求解除前朝皇帝的兵权。在国家安危尚不明显的时候就能看到这些问题并提出建议的人,才是真正有宰相之才的,所以我推荐了他。”皇帝说:“你说得非常好而且非常公正,但是像李涛这样的人,终究不能让他进入中书省任职。”李涛性格幽默诙谐,不注重仪表,他和弟弟李瀚都以文学著称,虽然非常友好,但常常玩笑打闹,没有尊卑之分,所以皇帝因此看不起他。由于翰林学士单父王著曾经是李涛在幕府时的旧友,皇帝曾多次想任命他为宰相,但由于李涛嗜酒且没有约束而作罢。

癸巳这一天,皇帝病情加重,召集范质等人到宫中接受遗诏。皇帝说:“王着曾是我藩镇时期的老熟人,如果我现在不能起床,那么应该由你来担任宰相。”范质等人出来后,互相议论道:“王著整天沉迷于喝酒和游乐之中,怎么能胜任宰相呢?千万不要泄露这个秘密。”当天夜里,皇帝去世。

注释:

  • 显德五年:这是后周世宗显德五年(公元958年)的记录。
  • 废匡国军:在这一年中被撤销或废弃的匡国军的具体信息没有提供。

赏析:

  • 此篇记载了后周世宗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对宰相的考虑及其选择过程。
  • 通过皇帝与李涛的对话展示了他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不仅看重一个人的才能,更关注一个人的性格和行为是否适合担当重任。
  • 反映了作者对于当时政治环境的批判态度,以及对正直官员的赞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