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芦飒飒响风沙,直待秋来雁作家。
夜擘饥翎搏未起,一汀撩乱雪飞花。
芦花
寒芦飒飒响风沙,直待秋来雁作家。
夜擘饥翎搏未起,一汀撩乱雪飞花。
注释译文赏析:
芦花是秋天常见的景象,诗人在《秋花十咏》中选取了“芦花”作为描写对象。
首句“寒芦飒飒响风沙”,描绘出一幅芦花摇曳、沙沙作响的冬日景象。寒芦瑟瑟,声如瑟瑟,形象地表现了芦花在秋风中的摇曳姿态。飒飒作响,形容风吹过芦花时发出的声音,给人一种寒冷而孤独的感觉。同时,“响风沙”也暗示了芦花在秋风中的坚韧与不屈。
次句“直待秋来雁作家”,则是以大雁南迁为引子,进一步描绘芦花的景象。秋来之时,大雁成群结队地向南迁移,而芦花则静静地伫立在岸边,仿佛等待大雁的到来。这里的“雁作家”并非实指,而是用来形容芦苇在秋风中的挺拔与傲骨。诗人通过这种比喻,表达了对芦苇坚韧不屈品质的赞美。
第三句“夜擘饥翎搏未起”,则转入夜晚的场景。夜幕降临,苇丛中传来阵阵鸟鸣声。此时,一群鸟儿围聚在一起,饥饿地啄食着苇叶上的露水。它们奋力拼搏,试图捕捉到更多的食物。然而,尽管它们的努力并未完全成功,但那顽强的精神仍让人钦佩。这里的“擘”和“搏”,都是动词,分别表示撕裂和扑打的意思。
尾句“一汀撩乱雪飞花”,则描绘出了一幅雪后初霁、芦苇荡漾的美丽画面。当晨曦初照,大地被一层薄薄的白雪覆盖。在这洁白无瑕的世界中,芦苇荡漾着波光粼粼的水花,仿佛与雪花相映成趣。这里的“一汀撩乱”描绘了雪后的芦苇荡漾状态,而“雪飞花”则形象地表达了雪与芦苇相互映衬的美丽景象。整首诗通过对芦花在寒风中挺拔、夜中觅食以及雪后美景的描绘,赞美了芦花坚韧不屈的品质以及大自然的神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