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登定林山,俯视东南陔。
但见一方白,莫知所从来。
湿银注寒晶,奁以青培堆。
迢迢晻霭中,疑有白玉台。
是夕清风兴,烦云豁然开。
常娥攀桂枝,顾景久徘徊。
杖藜忽高秋,陈迹与子陪。
壮观非复昔,平芜夜莓苔。
定林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此诗是作者游览定林寺时所作。
【注解】:
- 定林山 - 指苏州的定林寺。
- 东南陔 - 泛指寺院周围的环境,即东南方向的园林或空地。
- 白 - 这里指白色的东西,可能是积雪。
- 青培堆 - 青色的小土堆,可能是新长出来的草。
- 白玉台 - 用来形容月光皎洁明亮,如同白玉般洁白无瑕。
- 清风兴 - 风吹动草木,产生一种清爽的感觉。
- 烦云豁然开 - 天空中的乌云突然散开,形容天气变得晴朗起来。
- 常娥 - 嫦娥,月宫中的女子。
- 顾景 - 回头望,此处指抬头看月亮。
- 陈迹与子陪 - 表示你我共同陪伴在寺庙中,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 壮观非复昔 - 这里的壮观不再是以前的样子了,可能是指寺庙的建筑风格、景观等方面发生了变化。
- 平芜夜莓苔 - 晚上的草地上生长着野草和苔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定林寺时所见的景象。首句“定林示道原”提到了定林寺,为下文的游览活动做铺垫。第二句“昨登定林山,俯视东南陔”直接表达了作者昨晚登上定林山,俯瞰东南方向的园林或空地的景象。接着,“但见一方白,莫知所从来”描述了眼前一片白色的景物,让人不禁感到好奇和疑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接下来的句子中,“湿银注寒晶,奁以青培堆”进一步描绘了这片白色景物的样貌和特点,像是湿漉漉的银色露珠落在寒冷的地面上,周围还生长着青色的小土堆。最后两句“迢迢晻霭中,疑有白玉台。是夕清风兴,烦云豁然开”描述了在朦胧的云层中,作者似乎看到了一座白玉般的台子。而当夜晚的风拂过天空时,那些乌云突然散开,让天空变得明朗起来。最后两句“常娥攀桂枝,顾景久徘徊”则描绘了嫦娥(常娥)在月宫上抬头望向人间的情景,她可能在长久地徘徊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游览定林寺时的所见所感,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