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却林泉趣,卓庵临近村。
两窗吞日月,一室养乾坤。
菊露秋篱重,松风午枕喧。
蒲团数胎息,不肯学傍门。
诗句释义:
- 抛却林泉趣,卓庵临近村。
- “抛却”表示放弃或舍弃某种习惯或兴趣。
- “林泉”在中国文化中常用作隐逸的意象,指山林泉水之景。
- “近”意味着靠近或者接壤的意思。
- “村”指乡村或村庄。
- 整句意思是放弃追求隐逸的生活,而选择居住在与村庄邻近的庵堂中。
- 两窗吞日月,一室养乾坤。
- “两窗”指两个窗户,“吞日月”形容窗户大到足以包容日和月。
- “一室”指一个空间或房间。
- “乾坤”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代表宇宙、天地的词汇,此处用来形容房间的广阔或包含万象。
- 整句表达这个房间之大,可以容纳日月星辰,也象征着其内部空间之广阔,能够容纳天地万物。
- 菊露秋篱重,松风午枕喧。
- “菊露”指的是菊花上的露水,常用于比喻清雅或纯洁。
- “秋篱”即秋天的篱笆,这里可能指代秋天的景色。
- “午枕”指午时所用的枕头,暗示了时间的中午时分。
- “喧”在这里形容声音大且热闹。
- 整句描述了秋天的篱笆旁菊花上凝聚的露珠以及午后枕头上因为松风而发出的响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
- 蒲团数胎息,不肯学傍门。
- “蒲团”是一种佛教修行用的坐垫,通常由蒲草编制。
- “胎息”是道家修炼的一种呼吸法,通过调整呼吸节奏来养生延年。
- “不肯学傍门”中的“傍门”意指旁门左道,即不正当的途径或方法,这里强调作者不愿走歪路,而是坚持正道。
- 整句反映了作者对修行和生活态度的选择,即选择正道而非旁门左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隐士生活场景。诗人通过具体的景象,如林泉、明月、菊花、松风等,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通过描述修行者使用蒲团进行胎息,体现了对道家修炼方法的尊重。此外,诗中使用了“不肯学傍门”这样的句子,表明诗人坚守正道的决心,不随波逐流。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隐士的生活理想和精神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中重视自然与道德修养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