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叶翻飞托草莱,众宾分坐几亭台。
天低烟树千重没,云破江山一半来。
皂帽受风先欲落,黄花候日未全开。
岁时争在人前好,多把茱萸看一回。
【解析】
此诗首联写景,“乱叶翻飞托草莱,众宾分坐几亭台”是说秋风吹来,落叶纷飞,飘落在草野上,众宾客坐在亭台上欣赏风景。颔联写远景,“天低烟树千重没,云破江山一半来”是说天空很低,仿佛与远处的山连在了一起,一片烟雾笼罩着整个山林,仿佛被淹没了一样。诗人以“天低”“烟树千重”“云破”“江山一半”等意象描绘出一幅深秋时节的山水图,营造出一种凄清、苍茫的氛围。颈联描写近景,“皂帽受风先欲落,黄花候日未全开”,诗人用“皂帽”和“黄花”这两个物象,写出了自己在秋风中瑟瑟发抖,以及菊花盛开却未能开放的境况,表达自己内心的孤独、无助之感。尾联抒情,“岁时争在人前好,多把茱萸看一回”,诗人用“岁”和“时”这两个词语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最后以“茱萸”作为结束,点明主题。
【答案】
①乱叶翻飞:树叶纷纷坠落。②托草莱:托付在草丛之中。③众宾分坐几亭台:众多宾客分别坐在几座亭台之上。④天低烟树千重没:天空低垂,云雾弥漫,将山峦树木全部淹没。⑤云破江山一半来:云雾散去,露出山峦的一半。⑥皂帽受风先欲落:戴着乌纱帽的人,在阵阵寒风中,头发已快掉落。⑦黄花候日未全开:菊花尚未完全开放,还差一点就要凋零了。⑧岁时争在人前好:岁月流逝,争着在人们前面炫耀美好的时光。⑨多把茱萸看一回:每年这个时候,多拿几枝茱萸看一看。⑩赏析:“霜降”一词出自《礼记·月令》:“是月也,日在翼(翼星),昏虚中,旦七星中。”郑玄注:“冬至后三辰见则霜降。”可见古人把霜降作为秋季的终点。唐代王建《十五夜观灯》有诗云:“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烛光摇动影,花气冷侵人。”可见古代文人对于霜降时节的喜爱。
此诗作于唐大历三年(768)重阳节前一日,李本宁邀请作者游览宝石山。诗人在观赏美景的同时,也抒发了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