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不是明时用,烂额焦头力谩多。
【注释】
烂额焦头:形容十分狼狈的样子。明时:指唐朝,因为唐朝在唐玄宗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所以用“明时”来比喻当时的政治环境。力谩(mán):徒劳无功。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自伤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慨之语。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下层知识分子的痛苦和不幸。
首句“自知不是明时用”,表明作者自认为不能在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时代有所作为。“自知”二字道出诗人的自觉,表现了他对时代的认识和对自身处境的清醒认识。“不是明时用”是说,自己生逢乱世,没有遇到一个政治清明的时代。“明时”在这里是比喻的意思,用来形容当时的社会环境。“自”字是第一人称代词,表示说话者本人。第二句“烂额焦头力谩多”,意思是说由于自己生不逢时而白白地付出了很多努力,结果却是一事无成,甚至弄得头破血流。烂额(烂:破损;额:额头)和焦头(焦:烧焦;头:脑袋),都是形容失败后狼狈不堪的样子。这里用来比喻自己因不能在盛世为朝廷效力而遭受挫折,以至弄得遍体鳞伤,狼狈不堪,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自己的悲惨遭遇。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懑之情。
从诗的内容看,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有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也有对自己命运的感慨。这种情感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无法避免的。因此,这首诗虽然只是一首短小的抒情诗,但其所蕴含的思想意义却非常深远。它不仅体现了诗人个人的遭遇和痛苦,更折射出了整个社会的现实状况和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