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作天花撒翠微,茫茫六合生光辉。
明月宫中玉臼杵,霜兔捣药云母飞。
风筛乍似琅玕宝,翔鸾飞下啄瑶墀。
金门廊庑龙尾道,贺雪千官趁朝早。
吾皇为喜表丰年,六出飞花不令扫。
枢相侍臣初奉宣,宣赴中书赐御筵。
光禄移厨供玉馔,上樽赐酒中官劝。
宣令不醉不得归,席上仍令各赋诗。
诗成封进同奏谢,御制歌行竞传写。
拜舞欢呼感圣明,千年遭遇作门生。
微臣忝幸在两制,得以歌诗乐太平。
而今出典淮阳郡,组绶辉华佩金印。
才微任重副忧勤,履薄临深守廉慎。
圣人德泽如阳春,阳春及物无不均。
微臣怀抱如葵藿,葵藿向阳堪喻身。
今因瑞雪献歌咏,西垣再愿演丝纶。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本诗是一首歌功颂德之作,全诗围绕“瑞雪”展开。
第一句写雪花飘落如天花,洒落在翠微之中(山色青绿),给大自然增添了无穷生机;第二句写雪花在六合之间飞旋舞动,使得大地一片光辉;第三四句写明月宫中的玉臼杵正在捣药,天上的霜兔在云母间穿行,风声如同珍珠玉器相撞,鸾凤在宫殿中翔集;第五六句写金门廊庑的龙尾道,贺雪的千官都在朝早赶去,皇上为喜表丰年,六出飞花不令扫(指不扫除,表示高兴);第七八句写枢相侍臣初奉宣,宣赴中书赐御筵,光禄移厨供玉馔,上樽赐酒中官劝,宣令不醉不得归,席上仍令各赋诗,诗成封进同奏谢。第九十句写拜舞欢呼感圣明,千年遭遇作门生,微臣忝幸在两制,得以歌诗乐太平,而今出典淮阳郡,组绶辉华佩金印。第十一十二句写才微任重副忧勤,履薄临深守廉慎,圣人德泽如阳春,阳春及物无不均。最后两句写微臣怀抱如葵藿,葵藿向阳堪喻身。
【答案】
①第一句:用比喻手法将雪花比做天花撒落于翠微(山色青绿),写出雪景之美。②第二句:将雪花飞舞于六合(天地四方)之间,写出大雪的壮观场面。
③第三至第六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绘大雪的美景。其中“玉杵”“云母”“琅玕宝”“翔鸾”“瑶墀”,都是对雪花的比喻。“玉杵”比喻雪花像捣药的玉杵一样落下,“云母”比喻雪花像在云母中飞翔,“琅玕宝”比喻雪花像宝石一样晶莹剔透,“翔鸾”比喻雪花像飞鸟一样在宫殿里盘旋飞翔,“瑶墀”比喻皇宫的台阶或台阶上铺设的玉砖。④第七至第十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绘大雪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和皇帝的喜悦。其中“宣赴”、“赐御筵”、“赐酒”、“传写”、“奏谢”等词语,都是对皇帝行为的描写。⑤第十一至第十二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雪比作太阳的恩泽,把人比作葵藿(葵菜的叶)。⑥第十三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雪花比作葵藿向阳的一面。⑦第十四至十六句:运用排比修辞手法,把雪的洁白和皇帝的圣明相提并论。⑧第十七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皇帝比作春天的阳光,把皇帝的恩泽比作阳光的恩泽。⑨第十八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自己为喻,把皇上比作春天的阳光,把皇上的恩泽比作阳光普照大地。⑩第九句: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比作葵藿向阳的一面,把皇上比作太阳。⑪第十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皇上比作太阳的恩泽。⑫第十二句:运用排比修辞手法,把太阳的恩泽比作春雨滋润万物,把皇上的恩泽比作春风和煦大地。⑬第十三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皇上比作春风和煦大地。⑭第四十五句:运用排比修辞手法,把皇上比作春风和煦大地。⑮最后两句: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比作葵藿向阳的一面,把皇上比作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