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柝声中,铁衣影里,仍旧上元。
况银花亸鬓,看承春色,蜡珠照坐,暖熟丰年。
宝月分明无缺玷,须洗尽黄云别看天。
无限意,且平开莲浦,小作桃源。
灯花夜来有喜,捷书便驰至军前。
响乐棚高处,何妨颂圣,体筵侧傍,仍与中贤。
不会山人行乐意,道刚把风花作事权。
言不尽,倩梅吹汉曲,莺答虞弦。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整体结构和内容。这是一首七言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诗的开头两句“金柝声中,铁衣影里,仍旧上元”,描述了节日的气氛和场景,让人仿佛置身于喜庆的元夕之夜。接下来的两句“况银花亸鬓,看承春色,蜡珠照坐,暖熟丰年”则描绘了节日中的欢乐和温暖。最后两句“宝月分明无缺玷,须洗尽黄云别看天。无限意,且平开莲浦,小作桃源。”则表达了一种超脱物欲、向往自然的情怀。

接下来我们对每一诗句逐一解读:

  1. “金柝声中,铁衣影里,仍旧上元”:描述了一个节日的氛围,金柝声和铁衣影都暗示了节日的喜庆和热闹。上元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日。这里的“仍旧上元”表明这个节日依旧被庆祝和重视。

  2. “况银花亸鬓,看承春色,蜡珠照坐,暖熟丰年”:“况银花亸鬓”指的是女子的头发被装饰成银花的样子,“看承春色”则表达了对春天景色的喜爱。“蜡珠照坐”形容室内灯火通明,温暖如春。这四句诗描绘了节日中的美好景象和人们对春天的喜爱。

  3. “宝月分明无缺玷,须洗尽黄云别看天。无限意,且平开莲浦,小作桃源”:“宝月”指的是明亮的月亮,“分明无缺玷”表示月亮明亮而完美。“须洗尽黄云别看天”则表达了希望洗净尘世的烦恼,看到真正的天空。最后两句则是表达了一种超脱物欲、向往自然的情怀。

这首诗通过对节日氛围的描述和对美好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节日的喜庆和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一种超脱物欲、向往自然的情怀,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