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笑博望侯,老死穷河源。
河源几万里,天派垂昆崙。
支流播九逆,砥柱疏三门。
行穿九地折,怒溢千里奔。
乐彼洧水源,近且具茨根。
寒泉发清池,藻鉴挠不浑。
引为琉璃陂,碧波媚蘋蘩。
逶迤入王城,顺下德可温。
全此上善性,利用岂无恩。
下有万艘济,旁列千夫屯。
持此安且静,用鉴暴与昏。
顷年时闻龙,渊室今应存。
秉简俗何陋,济舆惠亦烦。
谁知千载后,佛宫枕溪濆。
乔木上参天,绿竹盈短垣。
曾此埒金谷,神龙依祇园。
物理自古今,兴废复何言。
聊思郑国侨,殊胜汉张骞。

《游超化寺》是一首充满诗意的诗歌,由宋代诗人李廌所作。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超化寺的美丽景色和深厚文化底蕴,也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与思考。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翻译、注释和赏析:

  1. 首句:常笑博望侯,老死穷河源。
  • 译文:经常嘲笑博望侯,他一生都在穷乡僻壤中度过。
  • 注释:这里的“博望侯”可能是指汉代的张骞,而“穷河源”则暗示了超化寺位于偏远的地方。
  •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博望侯的一生和超化寺的地理位置,表达了对博望侯一生漂泊不定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超化寺的宁静与远离尘嚣。
  1. 次句:河源几万里,天派垂昆崙。
  • 译文:黄河源头有万里之遥,天帝在这里派下了昆仑山。
  • 注释:此处的“昆仑山”是中国神话中的名山,象征着神圣和权威。
  • 赏析:通过描述黄河源头的遥远和天帝对昆仑山的赋予,诗人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
  1. 第三句:支流播九逆,砥柱疏三门。
  • 译文:支流从九曲十八弯的河道中流出,大禹疏浚的砥柱山成为三门的重要关卡。
  • 注释:这里的“九曲十八弯”形象地描绘了黄河的曲折蜿蜒,“砥柱山”指的是位于黄河南岸的山体,为黄河提供了天然屏障。
  • 赏析:通过展现黄河的自然景观和历史上的重要关口,诗人强调了黄河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1. 第四句:行穿九地折,怒溢千里奔。
  • 译文:河水奔腾穿越九条山脉,涌向千里之外的目的地。
  • 注释:这里的“九地折”可能是指黄河经过的九条重要山脉,而“千里奔”则形容河水流向远方的壮阔景象。
  • 赏析:诗人通过对河水动态的描述,展现了黄河的雄浑气势和生命力。
  1. 第五句:乐彼洧水源,近且具茨根。
  • 译文:欣赏那洧水源头的清澈泉水,靠近的是具茨国的山根。
  • 注释:这里的“洧水”即今河南省淮河流域的一条河流,“具茨国”则是古代的一个地名。
  •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洧水的源头和具茨国的地理特征,进一步强调了超化寺的地理位置之美。
  1. 第六句:寒泉发清池,藻鉴挠不遍。
  • 译文:寒气凝结成清冽的泉水,水质纯净透明,难以被污染。
  • 注释:这里的“藻鉴”可能是指用来检测水质的工具或象征,而“挠不遍”则形容水质的清澈。
  • 赏析:诗人通过对水质的描绘,表达了对超化寺自然环境中水源清洁的美好祝愿。
  1. 第七句:引为琉璃陂,碧波媚蘋蘩。
  • 译文:这里被修建成了一个美丽的琉璃陂,碧波荡漾,岸边生长着蘋和蘩。
  • 注释:这里的“蘋”是一种水生植物,“蘩”是一种草本植物,两者都生长在水域附近。
  •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湖泊的自然美景,赞美了超化寺周围环境的美丽和谐。
  1. 第八句:逶迤入王城,顺下德可温。
  • 译文:蜿蜒曲折地进入王城的中心地带,那里的人民生活安定和平顺。
  • 注释:这里的“王城”可能是指某个古代城市或政治中心,而“顺下德可温”则形容那里的政治氛围和社会状况良好。
  • 赏析:诗人通过对王城的描述,表达了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赞美。
  1. 第九句:全此上性善,利用岂无恩。
  • 译文:拥有这样的天赋本性,为何还要施以恩惠呢?
  • 注释:这里的“上性善”可能是指人的本性善良,而“恩”则指恩惠。
  • 赏析:诗人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社会道德和个人修养的思考。
  1. 第十句:下有万艘济,旁列千夫屯。
  • 译文:这里有成千上万的船只停靠,周围分布着众多居民。
  • 注释:这里的“万艘济”可能是指船只数量众多,“千夫屯”则形容居住在此的居民众多。
  • 赏析:诗人通过对村庄的描述,展现了村落的规模和人口密度。

《游超化寺》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它不仅描绘了超化寺的美丽景色和深厚文化底蕴,也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与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观念,以及他们对于自然和文化的独特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