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冷催霜,碧空豁、飞鸿斜度。
□九日、御风绝顶,下看尘宇。
滕阁芳筵笺笔妙,龙山胜践旌旗驻。
料山灵、也要可人游,成佳趣。
吹帽堕,羞千古。
题饧字,非吾侣。
却坐间著得,煮茶桑苎。
万里寒云迷北斗,望远峰夕照频西顾。
且满浮、大白送黄花,剑休舞。

【注】《满江红·登建昌阁》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写词人登高望远,俯瞰尘世;下片写词人饮酒赋诗,自得其乐。全词意境宏大,格调雄奇。

满江红·其一

江西持宪节、登高作

薄冷催霜,碧空豁、飞鸿斜度。九日、御风绝顶,下看尘宇。滕阁芳筵笺笔妙,龙山胜践旌旗驻。料山灵、也要可人游,成佳趣。

吹帽堕,羞千古。题饧字,非吾侣。却坐间著得,煮茶桑苎。万里寒云迷北斗,望远峰夕照频西顾。且满浮、大白送黄花,剑休舞。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词的上阕先写自己登高望远,俯瞰尘世之情景,再写自己登上高处之后的感受和心情。

开头两句“薄冷催霜,碧空豁、飞鸿斜度。”描写了作者登高时所见的景象。薄冷催霜,即天气寒冷,霜露已降,这为下文“御风绝顶”作了铺垫。“碧空豁”,形容天空开阔,没有一点遮挡。“飞鸿斜度”,则暗示作者此时正处在高处,视野开阔,可以俯视大地。

“九日、御风绝顶,下看尘宇”一句中,“九日”点明时间是在重阳节,而“御风绝顶”则暗示了作者此时正在登高。在古代诗词中,“御风”常常用来形容人在高处,如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等,此处则进一步强调了作者此时所处的高度。而“下看尘宇”则暗示了作者的视野已经从高空扩展到了整个地面,这种视角的变化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更加宽广,也更加引人入胜。

紧接着,“滕阁芳筵笺笔妙,龙山胜践旌旗驻。”两句则具体描绘了作者在登高过程中所见到的一些景物。滕阁芳筵笺笔妙,指的是滕阁上的宴会十分热闹,而且这里的“宴席”、“笺笔”也都与登高有关,可见作者在登高过程中的心情是愉悦的。龙山胜践旌旗驻,则是说作者在登上龙山的过程中,看到了不少壮观的景色,而且这里的旌旗也表明了当时的形势比较严峻或紧张。

接下来的两句“料山灵、也要可人游,成佳趣。”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些景色的看法。他认为这些景色虽然美丽,但并不一定值得欣赏或赞叹。这里的“山灵”既指山的神性,也暗示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料”一词则表明了作者对这种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或预见能力,能够预见到这些景色可能并不会给人带来真正的快乐或满足。

下阕则转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吹帽堕,羞千古。”这句中的“羞千古”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感到惭愧或内疚的心情。同时,“吹帽堕”也暗示了当时的气氛比较轻松或愉快。

接下来两句“题饧字,非吾侣。”“却坐间著得,煮茶桑苎。”则分别描述了作者当时的行为和状态。这里所说的“题饧字”是指作者在品尝过美味的食物后,写下了一首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或想法。而“非吾侣”则表明了作者并不认为这首诗词是自己写的或者不是自己的作品,而是别人的杰作或者是误认为是别人的作品。

最后一句“万里寒云迷北斗,望远峰夕照频西顾。”则通过描绘远处山峰的景色来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的思念之情。这里的“寒云迷北斗”则暗示了当时的天空状况比较恶劣或阴沉,而“望远峰夕照频西顾”则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或朋友的思念之情。

整首词通过对登高赏景及饮茶赏月等场景的描写和对历史人物的引用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想法。其中既有对历史的怀念和感慨也有对现实生活的美好祝愿和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