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崖渡水六七里,划见幽岩画屏倚。
却蹑长虹信步行,下瞰浅清皆脚底。
漫郎泉石之董狐,妙语品题良不诬。
千岩万壑果何似,吾家九疑真不如。
乙丑仲冬,我从宁远来到这里游览阳华。
沿崖渡水六七里,划见幽岩画屏倚。
却蹑长虹信步行,下瞰浅清皆脚底。
漫郎泉石之董狐,妙语品题良不诬。
千岩万壑果何似,吾家九疑真不如。
【注释】
(1)乙丑:指宋神宗熙宁七年。阳华:即阳山,在今湖南道县西北。
(2)画屏倚:如画的屏风般倚靠。
(3)漫郎:指唐李涉,字次公。泉石:指山水。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以正直著称。“董狐笔法”是后人对史官公正记载历史的说法。
(4)千岩万壑:形容山岩沟壑极多而深。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宋神宗熙宁七年冬,诗人游阳山西峰时。诗分四段,每段一韵,首句押韵,中间两句也各自成节。
开头四句写从宁远到阳华一路上所见景色:六七十里山路,溪水潺潺,山崖陡峭,岩石苍劲,山间云雾缭绕,宛如仙境。
五、六两句写登高望远,只见那山势高耸入天,脚下的路就变得十分微小。这一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长虹”比喻险峻的山峰。“信步”是随便漫步的意思。“脚底”是说山高不可逾越,好像站在山顶上俯视山下一样。这里既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也表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感慨。
七、八两句写诗人登上阳华山顶,放眼四望,但见千岩万壑连绵不绝,令人惊叹不已。“吾家九疑”是诗人家乡的代称。“真不如”是感叹之意。这两句与第一句相映照,使整首诗显得气势恢宏而又感情细腻。
最后两句写诗人面对壮丽山川,感到自愧不如,流露出一种惆怅和不安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