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岂解亡人国,万卷平生最苦辛。
只作卧龙嗟晚悟,当年人畏近前嗔。

【解析】

“六经岂解亡人国,万卷平生最苦辛”的意思是:读尽《六经》,难道就能救亡国?平生所读的万卷书,最苦的是这一份辛酸。此句中,诗人借《诗经》《尚书》《礼记》《乐记》等六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认为只有实行“德政”“仁政”,才能拯救危局;“万卷平生最苦辛”表明诗人读书之苦,一生奔波,只为报效国家。

“只作卧龙嗟晚悟,当年人畏近前嗔。”意思是:只做卧龙而感叹自己觉悟得晚,当年有人因接近他而畏惧生气。此句中,诗人以诸葛亮自比,表达了对刘备三顾茅庐的感佩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刘备的忠诚和敬仰之情。

【答案】

再游蒋山②(其二)

六经岂解亡人国,万卷平生最苦辛。

只作卧龙嗟晚悟,当年人畏近前嗔。

译文:

读尽《六经》,难道就能救亡国?平生所读的万卷书,最苦的是这一份辛酸。

只当卧龙诸葛亮吧,却感慨自己觉悟得太晚了!当年有人因接近他而畏惧生气。

赏析:

诗题一作《过蒋山》。蒋山即蒋山寺,在今江苏南京西神策门内。《江南通志》记载:“蒋山寺旧名蒋陵庙,汉建安二十四年,孙权葬父于钟山南,遂筑墓为陵寝,因起庙焉。三国时孙权称吴王,故又名吴王山。”这首诗是作者第二次经过蒋山时所作。

首联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及读书艰辛。诗人以六经为喻,强调了“德政”“仁政”的重要性。“六经岂解亡人国”中的“国”,指代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亡”意为毁灭。诗人认为,即使读遍了《六经》,也不能解决国家的灭亡问题。“万卷平生最苦辛”中的“苦辛”,指的是读书的过程。诗人用“最苦”二字形容自己的读书经历,表现了他对读书的艰辛程度。

颔联写诗人对刘备的感激之情。“只作卧龙嗟晚悟”,诗人将诸葛亮比作卧龙,认为自己与诸葛亮一样,都在年轻时就显露出才华,但后来才领悟到其中的道理。“当年人畏近前嗔”,这里的“人畏”指的是刘备等人,他们在年轻时就害怕接近诸葛亮,而诸葛亮却能够坦然接受这种态度。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刘备的敬仰之情,也反映了他对刘备早年对自己的猜疑和不信任的感慨。

结尾两句写诗人对刘备的感激之情。“只作卧龙嗟晚悟”,诗人将自己与诸葛亮相提并论,感叹自己在年轻时就领悟到了治国的道理;“当年人畏近前嗔”,诗人回忆了自己与刘备等人之间的关系,感慨自己曾经被刘备等人所嫉妒。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刘备的感激之情,也体现了他对刘备当年的不满情绪。

整首诗通过对比诗人与诸葛亮的关系,表达了对刘备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感慨。同时,诗中的典故也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