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扫阳侯雪阵平,雨催摩诘画图成。
气吞浦溆重林尽,秋著江湖去鸟明。
厚禄故人无一字,长年三老伴馀生。
会须满意开怀抱,到眼庐山不世情。

晚发吴城山

风扫阳侯雪阵平,雨催摩诘画图成。

气吞浦溆重林尽,秋著江湖去鸟明。

厚禄故人无一字,长年三老伴馀生。

会须满意开怀抱,到眼庐山不世情。

注释:

  1. 晚发吴城山:傍晚出发前往吴城山。
  2. 风扫阳侯雪阵平:风势强劲,把覆盖在山间的积雪扫平了。
  3. 雨催摩诘画图成:雨水冲刷着山水,使摩诘的画作得以完成。
  4. 气吞浦溆重林尽:气势如虹,将浦溆两岸的重重树林都吞噬了。
  5. 秋著江湖去鸟明:秋天的景色映照在湖面上,使得飞鸟显得更加明亮。
  6. 厚禄故人无一字:拥有丰厚俸禄的朋友没有寄来一字(即书信、问候)。
  7. 长年三老伴馀生:长年累月陪伴着我度过余生的三位老人。
  8. 会须满意开怀抱:应当放开胸怀,尽情享受生活。
  9. 到眼庐山不世情:眼前的庐山风景如此美丽,以至于让人忘却尘世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晚年时写的。诗人在吴城山度过了一个宁静的晚上,清晨醒来后,他决定离开这个让他感到宁静的地方,踏上归途。然而,他的心中却充满了感慨,他想起了那些曾经陪伴着他度过艰难岁月的朋友们,也想起了自己的一生。
    诗中的第一句“晚发吴城山”,描绘了诗人在吴城山的夜晚所经历的景象。第二句“风扫阳侯雪阵平”,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看到的景象。这里,诗人用“风扫”和“雪阵”来形容夜晚的寒冷和雪景的美丽。第三句“雨催摩诘画图成”,则描绘了诗人在雨中行走的情景。在这里,诗人用“摩诘”代指自己的好友王维,因为王维以画闻名于世,所以诗人用“摩诘画图”来比喻他的画作。
    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提到了他的朋友们,他们虽然没有寄来书信,但却陪伴着他度过了漫长的岁月,这让诗人感到十分欣慰。而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的感慨。他感叹自己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但仍然能够欣赏到眼前的美景。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正是杜甫诗歌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