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披襟,快风一瞬收残雨。
柳丝轻举,蛛网黏飞絮。
极目平芜,应是春归处。
愁凝伫,楚歌声苦,村落黄昏鼓。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又名“越山青”、“天花乱”、“隔江斗”“锦缠道”等。双调,四十六字,前片五句三平韵,后片五句两平韵。
披襟:敞开衣襟,形容心情畅快。
蛛网:蜘蛛织成的网。
极目:极望,远望。
平芜:平原上的野草,这里指原野。
楚歌声苦:楚歌的歌声哀伤悲苦,常用以抒发思乡之情。
赏析:
这首词写春景,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首句“台上披襟”,写词人登上高楼,放眼望去,只见风急云飞,大雨将至。这一句是全词的起兴之笔。“快风一瞬收残雨”,一个“收”字,写出了风雨骤歇、天气转晴之快,也写出了词人的欣慰之情。“收”字又暗示了诗人登高远望的心情,他盼望着雨过天晴,好让大地恢复生机。
二、三两句描写眼前之景:“柳丝轻举,蛛网黏飞絮。”柳枝随风轻摆,似乎在向人们招手;蜘蛛网上粘满了柳絮,说明春风已到,万物复苏。“蛛网黏飞絮”,既写景,又含情,它既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暗寓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者在《水调歌头》中曾写到“我欲乘风归去看青山,只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里的“高处不胜寒”与“蛛网黏飞絮”有异曲同工之妙。
“极目平芜,应是春归处。”这三句写词人目极远望,只见一片平芜的原野,那里就是春天的归宿。“极目”,即尽目远望。“平芜”指原野。“应”,应当。“应是”,即一定是。这几句既写出了词人目极远望的情景,又写出了他心中所想的春天应该是在哪里。
“愁凝伫,楚歌声苦,村落黄昏鼓。”这三句写词人因思乡而产生的一种愁闷之情。“凝”指凝神,定神的意思。“伫”,久立的意思。“楚歌声苦”中的“苦”字,是说楚地的民歌哀怨动人,使人感到悲伤痛苦。“暮鼓”,黄昏时击打战鼓的声音。这里借指黄昏时敲鼓报时的习俗。这几句既是写景,也是抒情,表达了词人对家乡的怀念及由此而引起的愁绪。
这首词通过登高远望来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语言自然流畅,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