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河千里流,十日可往返。
风帆昼夜至,子独音问罕。
平生锥画沙,落纸龙蛇满。
不应孟公豪,直作叔夜懒。
岂云附炎热,正恐厌衰散。
交游半鬼箓,老病仅馀喘。
久为后辈玩,智与发俱短。
徵书子勿怪,炙手借馀暖。
向时苏季子,坚操石可转。
迩来亦效颦,烦子更推挽。
并将百篇诗,慰此昏病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创作的,全诗如下:

寄日新并柬苏庭藻时在秀州
漕河千里流,十日可往返。
风帆昼夜至,子独音问罕。
平生锥画沙,落纸龙蛇满。
不应孟公豪,直作叔夜懒。
岂云附炎热,正恐厌衰散。
交游半鬼箓,老病仅馀喘。
久为后辈玩,智与发俱短。
徵书子勿怪,炙手借馀暖。
向时苏季子,坚操石可转。
迩来亦效颦,烦子更推挽。
并将百篇诗,慰此昏病眼。

注释:

  • 寄日新:作者写给朋友的名字。
  • 并柬苏庭藻:同时写信给苏庭藻。
  • 时在秀州:当时正在秀州(今浙江嘉兴)任职。
  • 漕河:运河的一部分,连接长江与黄河流域。
  • 十日可往返:形容交通便捷,十天内可以来回多次。
  • 风帆昼夜至:指船只日夜不停地行驶。
  • 子独音问罕:你(苏庭藻)与我音信稀少。
  • 平生:一生的志向和抱负。
  • 锥画沙:比喻用笔如用锥子在沙上画线,描绘出精细的线条。
  • 落纸龙蛇满:形容书写时笔势生动,如同龙蛇般灵动。
  • 孟公豪:指孟尝君(战国时期齐国贵族,以豪爽著称),这里比喻朋友豪迈不羁。
  • 叔夜懒:指东晋时期的名士山简,因其常闭门不出而得名“山公”。这里比喻苏庭藻性格内向,不喜欢社交。
  • 岂云:难道说。
  • 附炎:比喻依附权势或地位显赫之人。
  • 正恐:恐怕。
  • 老病:年纪渐长,身体多病。
  • 后辈:晚辈,年轻人。
  • 智者:聪明的人。
  • 徵书:朝廷的征召文书。
  • 炙手:手热得像火烤一样,形容权高位显。
  • 季子:春秋时期的鲁国贤人季札,此处借指有才德的人。
  • 坚操: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原则。
  • 石可转:喻坚定的意志或品格如石头一般坚不可摧。
  • 迩来:近来。
  • 效颦:效仿他人的动作或行为,但往往不得其法,显得笨拙。
  • 推挽:支持和帮助。
  • 百篇诗:大量的诗歌作品。
  • 昏病眼:形容视力模糊或精神不振。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作者对苏庭藻的友情以及两人之间书信往来的情景。整首诗以书信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苏庭藻的关切和思念之情。

首句“寄日新并柬苏庭藻时在秀州”点明了书信的对象和地点,即作者寄给苏庭藻的信。随后,作者详细描述了与苏庭藻之间的书信往来情况,包括书信内容、通信方式和双方的关系等。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展示了两人深厚的友情,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风貌。

中间部分主要讨论了苏庭藻的性格特点和作者对其的看法,以及对当前形势的分析。作者认为苏庭藻虽然才华横溢,但却过于内向,不喜欢社交,这可能会影响到他的仕途发展。同时,作者也提到了当前的局势,认为苏庭藻应该更加积极地参与政治活动,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最后一句“并将百篇诗,慰此昏病眼”,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作者通过将诗歌作为礼物送给苏庭藻,希望能够安慰他的身体和心情。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作者对朋友的关怀和理解,也展示了他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书信的形式,展现了作者对苏庭藻的友情和关心之情。同时,通过对两人之间的书信往来的描述和分析,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背景和文化风貌以及个人性格和命运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