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秋风寒刮席,忽忆无毡泮宫客。
夜长萤火一灯孤,四壁蛩声更幽寂。
文人自古常独清,强挽诗人同此盟。
饭颗山头报卓午,绛纱帐下听三更。
吾侪赋分本无二,老子新来添倦意。
入山四旬未拟回,醉后行歌醒复醉。
平生岩穴不作难,更愿他人同此欢。
广文爱山侬等耳,虽有幽寂无侬闲。
君不见晨招在馆笑在列,楹杙昌苓竞工拙。
倦翁此事都不知,从今对酒看山嬉。

【注】

  1. 奉寄:写给某人的书信。胡教授:诗人的朋友或熟人。2. 山中秋风寒刮席,忽忆无毡泮宫客:山中寒冷,风声如刀割,忽然想起在朝廷做官时没有毡子盖。3. 夜长萤火一灯孤,四壁蛩声更幽寂:夜晚很长,只有萤火虫的光照亮一灯;四周蟋蟀的声音更加寂静。4. 文人自古常独清,强挽诗人同此盟:文人自古以来都保持自己清白,我勉强拉着诗人一起遵守这个誓言。5. 饭颗山头报卓午,绛纱帐下听三更:在吃饭的地方听到中午的声音;在红色的帐幔下听到三更的声音。6. 吾侪赋分本无二,老子新来添倦意:我们这些朋友本来没有不同的想法,现在老子却增加了疲倦。7. 入山四旬未拟回,醉后行歌醒复醉:进入山中已经四十天了,还没有打算回去,醉酒之后唱着歌,清醒后又沉醉其中。8. 平生岩穴不作难,更愿他人同此欢:平生在岩石洞穴里生活并不觉得困难,更希望别人能和我一起享受这种快乐。9. 广文爱山侬等耳,虽有幽寂无侬闲:广文先生喜爱山景,尽管那里很幽静,但我并不介意。10. 君不见晨招在馆笑在列,楹杙昌苓竞工拙:你不曾看见早晨的官员在官府笑在行列里,他们的建筑和雕刻都很笨拙。11. 倦翁此事都不知,从今对酒看山嬉:倦翁对此并不在意,从今以后我将喝着酒看山玩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给好友胡教授的一封信中的诗篇,抒发了他对山中生活的惬意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第一段:“山中秋风寒刮席,忽忆无毡泮宫客。”描述了山中寒冷的景象,以及诗人突然回忆起自己在官场上的寂寞。这里的“寒”字,不仅描绘了山中的寒冷气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冷清。
    第二段:“夜长萤火一灯孤,四壁蛩声更幽寂。”继续描绘了山中夜晚的景色,萤火虫的光芒微弱,只照亮了一灯;四周蟋蟀的叫声更是让人感到幽静和孤单。这里通过对比山中的宁静与朝廷的繁华,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山林生活的向往。
    第三段:“文人自古常独清,强挽诗人同此盟。”诗人感叹文人自古以来就保持自己的清白,而自己却勉强拉上诗人一起遵守这个誓言。这里的“强挽”一词,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也展现了他对自己行为的无奈和挣扎。
    第四段:“饭颗山头报卓午,绛纱帐下听三更。”描述了在山中吃饭时听到中午的声音,以及在红色帐幔下听到三更的声音。这两个场景既展示了山林的宁静,又表达了诗人在山林中度过的时光。
    第五段:“吾侪赋分本无二,老子新来添倦意。”表达了朋友们原本没有不同的想法,而现在老子却增加了疲倦。这里的“添倦意”既反映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也表达了他对自己身体状况的关注。
    第六段:“入山四旬未拟回,醉后行歌醒复醉。”描述了诗人在山中已经四十天了,还没有打算回去,醉酒之后唱着歌,清醒后又沉醉其中。这里的“醉后行歌”既是诗人对自己的一种调侃,也是表达他对山林生活的热爱。
    第七段:“平生岩穴不作难,更愿他人同此欢。”表达了诗人在岩石洞穴里生活并不觉得困难,更希望别人能和我一起享受这种快乐。这里的“同此欢”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展现了他对山林生活的向往。
    第八段:“广文爱山侬等耳,虽有幽寂无侬闲。”表达了广文先生喜爱山景,尽管那里很幽静,但他并不介意。这里的“虽”字既强调了诗人对山林的喜爱,又表达了他对朋友的宽容。
    第九段:“君不见晨招在馆笑在列,楹杙昌苓竞工拙。”通过对比晨招在官府里的热闹和山中僧人的修行,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不屑和对山林生活的向往。这里的“竞工拙”既揭示了诗人对工匠技艺的评价,也表达了他对山林生活的赞美。
    第十段:“倦翁此事都不知,从今对酒看山嬉。”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在这里,“都不知”既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超脱,也展现了他对山林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环境的描述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他对山林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重视,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世俗的厌倦和对心灵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