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霞郁林峦,天地横机轴。
天巧出经纬,织来云锦簇。
木杪见浮屠,突兀隐渠屋。
夕照含幽微,曛红间深绿。
可望不可亲,白鸟时往复。
飞阁凌秋霜,危槛倚修竹。
崖阴分白昼,飒爽变幽谷。
隙地清绝处,他年犹可卜。
山水固依然,为我留苍木。
【解析】
此首七言律诗,写诗人在秋日登临烟霞阁时所见的景物。全诗八句,每句都紧扣“秋”字,从秋天的景色、气氛和心情三个方面着笔。开头两句写秋高气爽,云霞满山。三、四两句写天空如棋盘,大地为纬轴,天巧布下经纬,织成一片云锦般的锦绣山河。五、六两句写木杪见浮屠塔,突兀隐渠屋。七八句写夕阳西沉,余光映照,夕照含幽微之景,天地间一片红绿相间的景色。九句写登高望远,可仰望而不可亲近。十、十一两句写飞阁凌秋霜,危槛倚修竹,崖阴分白昼,飒爽变幽谷。十二句写隙地清绝处,他年犹可卜,山水固依然,为我留苍木。全诗意脉贯通,浑然一体。
【答案】
译文:
烟雾缭绕的树林,山峰重叠,天空如棋盘。天巧布置经纬,像一幅美丽的云锦。
木梢露出佛塔,隐隐约约可见房屋。夕阳西沉,余晖映照着深绿色的天空和山峦。
只能远远观看而不能靠近。白色的小鸟时时来回飞翔。
飞阁凌秋霜,危槛倚修竹。崖岸阴暗分割了白昼,山林飒爽转变成了幽静的山谷。
空隙的地方清雅洁净,可以长久居住。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登高览胜之作;以秋天为背景,以自然景观为主体,通过丰富的想象,把自然界的山川景物写得绚丽多彩,气象万千。
首联“烟霞郁林峦”点出登高时间是秋日,地点是烟霞阁。烟霞指云雾和彩霞,形容山间云雾缭绕,彩霞缭绕,树木茂盛,山峰连绵,渲染出一种迷蒙空阔的秋日景色。这一句写出了诗人登山时的所见所感,为下文描绘山中景象作铺垫。
颔联“天巧出经纬”,写天工开物,巧布经纬;“织来云锦簇”写云霞缭绕,锦绣纷呈。“天”即指高空中的云霞,用“经纬”喻指云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大自然的奇伟壮丽。诗人用“织来”二字,极言其繁复,极言其美艳,使读者仿佛看到了那层层叠叠、绮丽多姿的云霞。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颈联写登高观景。上句写远眺所见:木杪(树梢)上有座佛塔,隐隐约约可见。下句则写近看所见:夕阳西下,余辉映照,夕照含幽微之景,天地间一片红绿相间的景色。诗人运用拟人化手法,赋予景物以人的情感,使诗句更加优美、生动。
尾联写登高望远。前句写登高所见:白鸟时往复飞翔。后句写登高所感:飞阁凌秋霜,危槛倚修竹。诗人登上高处,看到远处的浮屠塔,隐约出现在天际,白鸟不时飞回往返。诗人站在飞阁上,面对峻峭的山峰,背靠修长的竹子,眺望远方,心胸开朗,意兴盎然。
整首诗语言清新明快,意境开阔雄浑。诗人通过对秋日山中景色的描绘、对白鸟往来的描写以及诗人登高望远所感受到的心境抒发,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