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去封题久不闻,北来数数听寒暄。
联镳太白三千首,击柝长安十二门。
飞观凌空天子国,轻帆半日女儿村。
渊明好趣柴桑近,官职高卑未要论。

【注释】

范都厢:范成大的字。 南去封题久不闻,北来数数听寒暄:范成大曾为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通判,与韩侂胄有矛盾。韩在北方,他则在南方,两人多年未见。范成大因受韩的排挤,被罢官,于是“寄”给韩诗一首。“封题”,指书信,“闻”,听说。此句言,范成大多年未收到韩的回信,也很久没有听到韩的消息,所以寄诗相问。“数数”,频频的意思。“太白”,李白,以饮酒著称。这句意思是说,范成大想李白一样,经常饮酒作乐,而韩却忙于政治活动,很少饮酒。“击柝长安十二门:击柝,敲梆子报更声。这句说,韩在京城里日夜操劳政务,不知什么时候才到夜里。“凌空天子国”,指杭州西湖上飞檐翘角的建筑——雷峰塔。“轻帆”,指船帆。“女儿村”,即西泠桥附近,是南宋时杭州最繁华的地方。“柴桑近”,指范的故乡,江西临川县。范成大早年在江西任地方官,后迁居杭州。此两句说,范成大现在居住在杭州,而韩还在京城里忙碌着。“渊明”,陶潜,字元亮,东晋诗人,曾隐居于庐山下的柴桑。“好趣”,喜欢追求。“柴桑”,即柴桑里,陶潜的故居。“高卑”,指地位的高低,用“高”和“卑”分别指陶潜、韩侂胄。“未要论”,不必争论。这两句的意思是,陶潜喜欢归隐山林,过着清贫简朴的生活,而我韩某则忙于朝政,不能像他们那样安享田园之乐了。【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朋友韩侂胄的一封慰问信。信中首先写自己远离朝廷,未能及时听到韩的音信;然后写自己闲散无事,时常饮酒自娱;再写自己在杭州的住所;末句点题,劝慰韩不要计较自己的官职地位。全诗委婉含蓄,情意深长。

这首诗的开头就交代了写信的时间、地点和原因。从时间上看,是“南去封题久不闻,北来数数听寒暄”,表明自己长期在南方任职,未曾听到韩的声音,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处境艰难;从空间上看,“联镳太白三千首,击柝长安十二门”,既写出了自己身处的地理位置,又写出了自己生活的现状。从原因上看,“南去封题久不闻,北来数数听寒暄”,是因为自己身负重任,无法脱身;“联镳太白三千首,击柝长安十二门”,是由于自己受到韩的排挤。这些内容,都在短短的十四个字之内,写得简洁明了。

第二句“联镳太白三千首”,这是说自己常常饮酒作乐,有时还模仿李白的风格写诗。第三四句“飞观凌空天子国,轻帆半日女儿村”,是说自己居住在杭州,而韩还在京城里忙碌着。第五句“渊明好趣柴桑近,官职高卑未要论”,是说韩的好酒量,以及自己对官场的看法。

整首诗的语言优美流畅,情感真挚深沉。它通过描绘自己和韩之间的交往情景,表达了对韩的关心和祝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实情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