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霁出招提,爱山登嶪岌。
林端已残照,路草犹半湿。
丹崖断云归,翠窦飞泉入。
长天没鸟影,远水动虹吸。
尘襟得必瞰,爽气横来集。
欲逐野僧还,更看空翠立。

【注释】

  1. 宝惠寺:在今南京市鸡笼山上。2. 喜晴:喜欢晴朗的天气。3. 嶪岌(kè jí):《诗·周颂·时迈》:“载云不雨,百卉有本。”毛传:“高峻也。”4. 残照:落日余晖。5. 路草:山间小道上生长的青草。6. 丹崖:红色的山崖。7. 翠窦:绿色的山洞。8. 虹吸:彩虹。9. 尘襟:尘埃般的胸怀。10. 必瞰:俯视。11. 爽气:清新的空气。12. 空翠:形容山色明丽。
    【赏析】
    《寓居宝惠寺喜晴登山》是明代诗人唐寅的一首七言律诗。
    首联写登临所见之景。“喜霁出招提”,喜悦地走出寺庙;“爱山登嶪岌”,喜爱这险峻的山峦。“喜”和“爱”,两字一正一反,写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林端已残照,路草犹半湿”,残阳照射下的树林尽头,小路上还残留着雨水的痕迹——这是一幅充满生机的晚春图。
    颔联进一步描绘登临所见的景色。“丹崖断云归”一句,用“断”字,突出了山势陡峭的特点。“翠窦飞泉入”,绿树丛中,泉水奔流而下,形成一道飞泻直下的水帘。
    颈联写远景。“长天没鸟影,远水动虹吸”,远处的天空没有飞鸟的影子,而近处的江水却映着彩虹。这里,作者把天空、江水和彩虹巧妙地联系起来,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尾联写近景。“尘襟得必瞰”,我站在高处,俯瞰着脚下的一切;“爽气横来集”,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欲逐野僧还,更看空翠立”,想要追赶一位僧人一起下山,又去欣赏那片苍翠欲滴的山林。
    全诗以景为主,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的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