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鱼共酌田家醴,欢酣递啸凉风起。
子谙懒叔故相携,指点村南聊纵履。
行行林影摇参差,拄杖扶我长过眉。
幽寻极眺不知倦,路转石角时钩衣。
泉声入耳淙琤玉,何许泠泠砧杵续。
悠然发兴见南山,林壑盘纡如岳麓。
喧卑迥隔区中缘,况复华月升东边。
明凝苔露正皎皎,净映石濑弥娟娟。
方欣清景多幽事,扬煇莫遣浮云蔽。
绝怜萤影巧自持,却厌蛙欢苦无谓。
归来阿朗傍隅趋,示我长吟意有馀。
明宵有月更相就,还看玉轮游舞雩。
【注释】
- 焚鱼:烧鱼。
- 田家醴:农家自酿的美酒。
- 子谙:侄儿熟悉,了解。
- 懒叔:侄子的名字,即侄端方。
- 指点村南聊纵履:指点着村子的南边,随意地漫步。
- 拄杖:手杖,这里指拄拐。
- 行行:行走的样子。
- 林影:树林的影子。
- 参差:不整齐貌。
- 拄杖扶我长过眉:手杖扶着我长长地越过了眉毛。
- 幽寻:深入地寻找。
- 路转石角时钩衣:道路转过石头的一角,衣服被钩住了。
- 淙琤玉:形容溪水的清脆声像玉石一样。
- 泠泠砧杵续:形容砧声和杵声连续不断。
- 悠然发兴见南山:悠然兴起,看到了南山。
- 盘纡:曲折环绕。
- 喧卑迥隔区中缘:喧闹与寂静相隔很远,形成对比。
- 况复华月升东边:何况又有明月升起在东方。
- 明凝:月光明亮如珠。
- 苔露:苔藓上露水。
- 映:照。
- 娟娟:形容山石上的流水清澈明亮。
- 方欣:正在喜悦。
- 扬辉:发扬光辉。
- 绝怜萤影巧自持:最可怜悯的是萤火虫自己能控制光亮。
- 却厌蛙欢苦无谓:却讨厌青蛙的快乐是徒劳无功的。
- 阿朗:阿郎,作者自称。
- 示我长吟意有馀:给我展示了长吟的意思。
- 明宵:明天夜晚。
- 还看:再观看。
- 玉轮:月亮。
- 游舞雩:游赏于舞雩台(古代的一种祭天的建筑物)。
【赏析】
《次韵侄端方过予偕行南村玩月》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写景抒情,借月夜出游,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人生观。
首联“焚鱼共酌田家醴,欢酣递啸凉风起”,描绘了一幅乡村中秋夜宴饮的场景。诗人与侄儿一同来到田间人家,共同品尝农家自酿的美酒,欢声笑语中,凉风拂面而来。这里的“田家醴”指的是农家自酿的美酒,而“焚鱼共酌”则体现了淳朴的乡村生活气息。
颔联“子谙懒叔故相携,指点村南聊纵履”则转入对侄儿的描写。诗人与侄儿一同散步在村庄的南边,一边走一边聊天,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和自由。
颈联“行行林影摇参差,拄杖扶我长过眉”,进一步描绘了夜晚山林中的景色。诗人走在树林间,林影摇曳不定,手中握着手杖,慢慢地走过了眉毛的高度。这里的“参差”形容树木的排列不整齐,给人一种错落有致的感觉。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氛围。
尾联“幽寻极眺不知倦,路转石角时钩衣”则转向对山水的欣赏。诗人继续深入探寻,走到山路转角处,突然发现衣物被树枝勾住。这里的“钩衣”形象地描绘出山路弯曲崎岖的特点。尽管遇到了这样的小插曲,但诗人依然沉浸在山水之间的美景之中,乐此不疲。
整首诗以清新脱俗的语言描绘了乡村中秋夜景的美丽,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诗人的情感也从最初的欢乐、自由逐渐转为深沉、内敛,最终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