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居在村坰,水陆走通津。
半夜有棹歌,鸡鸣语行人。
中年近少睡,耿耿多达晨。
外物非所念,颇复念我身。
圣贤不敢欺,久大在日新。
人生会有役,安得辞苦辛。
不寐
索居在村坰,水陆走通津。
半夜有棹歌,鸡鸣语行人。
中年近少睡,耿耿多达晨。
外物非所念,颇复念我身。
圣贤不敢欺,久大在日新。
人生会有役,安得辞苦辛。
注释:
- 索居:独居,独自居住。
- 水陆:泛指水上和陆地。走:行走,经过。通津:交通要道。
- 半夜:深夜。
- 棹歌:船桨击水发出的声音。
- 鸡鸣:公鸡打鸣。
- 耿耿:明亮的样子。
- 达晨:直至天亮。
- 外物:外界的事物。
- 敢:不敢或不敢说。
- 久大:长久,长久的大业。
- 役:劳役,负担。
- 安得:怎么能够。
赏析:
“不寐”,即睡不着,这里表达了诗人夜晚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首句“索居在村坰”,“索居”表示独自居住,“在村坰”则表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是乡村。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在乡村的生活环境,也透露出他的孤独和寂寞。
第二句“水陆走通津”,描述了诗人居住地的水陆通道畅通无阻,这既是对环境的描写,也是诗人心境的一种反映。他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但内心的孤独感却无法消解。
第三句“半夜有棹歌,鸡鸣语行人”,描绘了一幅夜深人静、船歌声声的景象。“鸡鸣”则是诗人对黎明的到来的期盼和期待。这些描述不仅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期待。
第四句“中年近少睡,耿耿多达晨”,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的感慨。“中年”意味着生命的中段,“少睡”则反映了诗人的疲惫和焦虑。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希望,而是坚定地迎接每一个新的一天。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第五句“外物非所念,颇复念我身”,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不再关心外界的事物,反而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身体状态。这是一种超然的态度,也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的表现。
第六句“圣贤不敢欺,久大在日新”,表达了诗人对于圣贤的敬畏和追求。他认为圣贤都是真诚的,他们不会欺骗自己。同时,他也坚信“久大在日新”,即长久的伟业需要不断更新和发展。这是诗人对于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最后一句“人生会有役,安得辞苦辛”,总结了全文的主题。人生总会有各种各样的责任和任务,我们不得不去承担和面对。然而,我们不能因此而逃避或者抱怨,而是要勇敢地去承担,去面对。这是诗人对于人生的理解和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的生活场景和内心世界,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理解以及对未来的期许。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