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以静而虚,眼以动而应。
心如明月悬太空,眼如当户挂清镜。
月光不受微云干,镜光或为尘土暝。
学问之道贵澄源,源之既澄流自正。
但令心体常如月体明,寒风暑暄岂能为我病。
吾友平生读书眼,炯然不与事物竞。
外圜偶被轻埃薄,灵府不摇中自定。
杜门息交逾三旬,强本胜邪在一静。
昨日扶杖过我蜗角庐,共谈壁上先天内外图。
穷探羲孔象中意,不与异说论悬殊。
高谈亹亹竟日暮,睛光滟滟生清矑。
夜归不烦炬火照,入门索观细字书。
晨兴宿雾尽扫却,银海烂烂可以贯碧虚。
神耶天耶孰能诘,心耶眼耶万变同一枢。
里人共传先生有良剂,争持病目求我涤懵眯。
先生无药亦无方,请将心来为君洗。

刘文蔚久苦目眚,昨日乘凉来过共谈先天图义,一夕翳去明现闾里以为异事。因诗纪之:

心以静而虚,眼以动而应。

心如明月悬太空,眼如当户挂清镜。

月光不受微云干,镜光或为尘土暝。

学问之道贵澄源,源之既澄流自正。

但令心体常如月体明,寒风暑暄岂能为我病。

吾友平生读书眼,炯然不与事物竞。

外圜偶被轻埃薄,灵府不摇中自定。

杜门息交逾三旬,强本胜邪在一静。

昨日扶杖过我蜗角庐,共谈壁上先天内外图。

穷探羲孔象中意,不与异说论悬殊。

高谈亹亹竟日暮,睛光滟滟生清矑。

夜归不烦炬火照,入门索观细字书。

晨兴宿雾尽扫却,银海烂烂可以贯碧虚。

神耶天耶孰能诘,心耶眼耶万变同一枢。

里人共传先生有良剂,争持病目求我涤懵眯。

先生无药亦无方,请将心来为君洗。

这首诗是一首寓言诗,通过描绘一幅“心”和“眼”的对比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平静与清澈的思考的赞美。整首诗通过对“心”与“眼”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和探索。

诗的前两句通过描绘眼睛和心灵的特点,引出了“心”和“眼”的主题。其中,“心以静而虚,眼以动而应”一句,形象地表现了心灵和眼睛的特性。心灵是平静的,不受外界干扰;眼睛则随着行动而转动,反映外部世界的变化。这种描述不仅揭示了心灵和眼睛的本质特征,也为后面的诗歌创作奠定了情感基础。

诗的中段通过描绘心灵的明亮和眼睛的清洁,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重视。“心如明月悬太空,眼如当户挂清镜”一句,将心灵比喻为明亮的月亮,悬挂在宇宙之中;眼睛则比作挂在门户上的镜子,能够反射出清晰的景象。这种比喻不仅突出了心灵的纯洁和明亮,也暗示了心灵的深邃和广阔。同时,“月光不受微云干,镜光或为尘土暝”一句,进一步强调了心灵和眼睛的稳定性和独立性,不受外界干扰和污染。

诗的后段通过描绘心灵的坚定和眼睛的稳定,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坚持和执着。“学问之道贵澄源,源之既澄流自正”一句,指出了学习之道在于寻找根源并保持其清澈,只有这样,才能让心灵和思想的水流得更加纯净、正确。而“但令心体常如月体明,寒风暑暄岂能为我病”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心灵的坚韧和稳定,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和挑战,都能保持内心的清明和坚定。

诗的尾段通过描绘眼睛的智慧和心灵的敏锐,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理解和洞察。特别是“神耶天耶孰能诘,心耶眼耶万变同一枢”一句,既表达了对神灵和天体的敬畏和疑问,也强调了心灵和眼睛的敏锐和独特性,它们能够洞察一切变化,把握一切真相。同时,“里人共传先生有良剂,争持病目求我涤懵眯”一句,则揭示了人们对心灵和眼睛的信赖和依赖,认为它们具有治愈疾病和迷惑的能力。

这首诗通过对“心”与“眼”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和探索。它不仅揭示了心灵的纯洁和明亮、眼睛的清澈和独立以及心灵的坚韧和稳定等特质,还表达了对内心世界的理解和洞察以及对心灵和眼睛的信赖和依赖。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也具有高度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