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哉武成,枉杀乐陵。
一步一杖,绕堂土赪。
投之池中,池水尽赤。
其妃哀号,至死不食。
其指其手,拳不可擘。
九院之后,小尸犹在。
骨碎肉烂,绯袍金带。
一袍有靴,一髻有解。
哀哉呜呼,此儿何罪。
贼人之孤,负人之托。
毒如豺狼,险如溪壑。
身自为孽,其子受之。
扼咽蒙头,连颈横尸。
报应如此,其来勿问。
与其自杀,不容尺寸。
我哀其愚,作为此诗。
永贻厥鉴,勿为险欺。

【注释】

乐陵:古县名,在今山东省。

武成:即周成王姬诵。

枉:冤枉,无辜被害。

绕堂:绕到堂内。土赪(hēng):赤土,即血染的墙壁。

投之池中:把尸体抛入水中。

指其手,拳不可擘:用手指着尸体,拳头都握不开。

九院之后,小尸犹在:宫中有九个庭院之后,还剩下一个小尸体。

骨碎肉烂:骨头和肉体全都腐烂了。

绯袍金带:身穿红色官服,腰系黄金腰带。

一袍有靴,一髻有解(jiě)发:一件官袍上绣着靴子图案,一个髻发上插着簪子。

哀哉呜呼:多么可哀啊!呜呼:叹词。

贼人之孤:被贼人所害的孤儿。

负人之托:辜负了别人的托付。

毒如豺狼:像毒狗一样狠毒。

险如溪壑:像深沟一样危险。

身自为孽,其子受之:自己作恶多端,儿子遭受祸殃。

扼咽蒙头:用嘴捂住喉咙,连头发也包住。

报应如此,其来勿问:报应如此,它的到来是命中注定,无法避免。

自杀:自寻短见。

不容尺寸:连一寸土地也不给。

我哀其愚:我哀伤他的愚笨。

作为此诗:写下这首诗。

永贻厥鉴:永远留传下来作个借鉴。

勿为险欺:不要被险恶欺骗。

【赏析】

这是一首揭露暴君无道的檄文,以强烈的感情和辛辣的笔触对暴君进行了无情的谴责。文章开头“书乐陵王伯 年太子”,直截了当地指出了暴君的姓名——乐陵王伯 年太子,接着用“酷哉武成,枉杀乐陵”两句,点明这位王伯 年太子的残忍、暴戾,他为了一己之私,竟然枉杀无辜,制造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悲剧。

文章中间部分,作者运用铺张的语言,极力渲染暴君的残暴、残忍以及所造成的悲惨场面:“一步一杖,绕堂土赪。投之池中,池水尽赤。”这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王伯 年太子残杀乐陵王伯 年太子时的情景。他步步为营,环视四周,然后举起手中的利剑,将乐陵王伯 年太子的尸体投掷到池中,池水顿时变成红色,可见池水的深浅和尸体投入池中的深度。“其妃哀号,至死不食”一句更是将暴君的残暴、残酷推向了顶点,王伯 年太子的妃子悲痛欲绝,但最终却因无法忍受这种巨大的精神折磨而死去。这两句通过对王妃的描写,进一步突出了王伯 年太子的凶残和残暴。

文章又通过“其指其手,拳不可擘”等句子,详细描绘了暴君的残忍行径,他用手指着尸体,拳头都握不开,可见他对暴君的愤怒和仇恨已经到了极点。最后,“九院之后,小尸犹在。骨碎肉烂,绯袍金带”一句,更是将这场惨剧推向了高潮,九个庭院之后仍残留着小尸体,骨头和肉体都被摔打得粉碎,身着华丽官服的王伯 年太子的尸体也变成了一副血淋淋的景象。

文章最后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其子受之。扼咽蒙头,连颈横尸。报应如此,其来勿问。”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王伯 年太子的儿子也是被他害死的,他们父子俩都受到了同样的惩罚。而这一切报应都是上天早已安排好的,他们无法逃脱。这既是对暴君的控诉,也是对正义的呼唤。

整首诗情感强烈,气势磅礴,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暴政的痛恨和反抗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