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难其难,道亦大艰,或缺或完。
战国盗窃,嬴秦暴孽,遗风馀烈。
所存几何,枯株之柯,填源之波。
汉得天下,方有学者,其徒盖寡。
孝文孝武,稍稍复古。
仲舒之伍,巉岩峥嵘。
穷先王经,道乃大明。
西汉之风,与三代同,实儒之功。
晋魏寇雠,学者寖浮,不源而流。
齐梁之闲,斧斫刀剜,大朴益残。
隋唱唐和,元气尽破,为斯文祸。
学者皇皇,赋道大光,六经逃藏。
冶容艳肤,绣衣红襦。
众奔群趋,若大有为。
谓之背驰,终身寒饥。
物不终盛,皇帝有命,万口齐庆。
复明经科,大张网罗,海隅山阿。
麟之奔奔,凤之轩轩,龙之蜿蜿。
会稽之竹,昆崙之玉,牛山之木。
逢蒙执射,伯乐进马,造父御驾。
琴瑟既更,韶音游声,复还于今。
唐虞之谟,夏商之书,其庶几乎。
天下之赋,摧缩消沮,迷失道路。

这首诗的主题是“复古”,通过描述历史变迁,表达了对古代文化和道德的怀念。以下是对每一行的解读:

其难其难,道亦大艰,或缺或完。

  • 描述了道路的艰难和复杂性,暗示了历史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战国盗窃,嬴秦暴孽,遗风馀烈。

  • 描绘了战国时期的政治混乱和秦国的暴政,以及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负面影响。

所存几何,枯株之柯,填源之波。

  • 暗示着历史的变迁,就像枯死的树木和泛滥的波涛一样,无法挽回。

汉得天下,方有学者,其徒盖寡。

  • 汉朝得到了天下,但只有少数学者,反映了当时学术氛围的萧条。

孝文孝武,稍稍复古。

  • 描述了孝文帝和汉武帝开始恢复传统文化的努力。

仲舒之伍,巉岩峥嵘。

  • 指的是董仲舒这样的人物,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非常坚定和有力的。

穷先王经,道乃大明。

  • 强调了学习和传承古代经典的价值,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道得以明。

西汉之风,与三代同,实儒之功。

  • 西汉时期的风气与夏、商、周三代相同,这是儒家的贡献。

晋魏寇雠,学者寖浮,不源而流。

  • 描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学者们的思想逐渐偏离了源头,变得支离破碎。

齐梁之闲,斧斫刀剜,大朴益残。

  • 描述了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隋唱唐和,元气尽破,为斯文祸。

  • 隋朝和唐朝之间的政治斗争导致了文化上的破坏。

学者皇皇,赋道大光,六经逃藏。

  • 描述了学者们忙于追求功利,忽视了道的重要性。

冶容艳肤,绣衣红襦。

  • 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服饰风格。

众奔群趋,若大有为。

  • 描述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变化,人们争相追逐名利。

谓之背驰,终身寒饥。

  • 指出了这种趋势导致的后果,人们失去了内心的平和。

物不终盛,皇帝有命,万口齐庆。

  • 表达了对国家繁荣稳定的期望。

复明经科,大张网罗,海隅山阿。

  • 描述了重新振兴经学教育和选拔人才的努力。

麟之奔奔,凤之轩轩,龙之蜿蜿。

  • 比喻了古代英雄人物的形象和精神。

会稽之竹,昆崙之玉,牛山之木。

  • 描述了古代的美景和文化象征。

逢蒙执射,伯乐进马,造父御驾。

  • 描绘了古代名士的故事和他们的智慧和才能。

琴瑟既更,韶音游声,复还于今。

  • 描述了音乐的演变和回归传统。

唐虞之谟,夏商之书,其庶几乎。

  • 表达了对古代智慧和道德的追求。

天下之赋,摧缩消沮,迷失道路。

  • 描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混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