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擢翠干,秋花披芳丛。
丛花都且闲,天质不为容。
宁谢儿女赏,本自能凄风。
持之奉君子,令德晚更崇。

【注释】1.擢:长出2芳:芳香3.且:尚4.天质:天然资质5.谢:推辞6.本:本性7.凄风:萧瑟的风

译文:

春天花朵长出了翠绿的枝干,秋天的花朵披上芬芳的丛丛。丛中的花朵都还闲适着,天生的天资并不为世俗所容。我宁愿谢绝儿女的赏爱,我的本性本来就是能感伤秋日萧瑟寒风。拿着这些献给君子,使美德更显崇高。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在描写花的盛衰荣枯中抒发自己的感慨。开头“春花擢翠干,秋花披芳丛。”二句写花的盛衰:春天的鲜花长出了翠绿的枝干,秋季的鲜花披上了香馥的丛丛。“丛花”二字点明是百花,而“且闲”二字则说明此时百花已开过了,只剩下了落红满地。“天质不为容”三句,承上启下,写百花凋零。百花虽美,但终归要被风吹走、吹落。因此“且闲”的百花,其天然天质并不为世俗之所容。这两句与前两句相照应,以“天质”、“不为容”总括全篇,表达了作者对百花凋残之悲慨及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宁谢儿女赏,本自能凄风。”四句进一步议论说:百花虽然有天然的美丽,但是它们终归不能长久,只能任凭秋风摧残、凋零。百花虽然美丽,但终究不能像人一样享受儿女的欣赏,只有忍受秋风的摧残。所以“本自能凄风”五字,是作者的主旨所在。“持之奉君子,令德晚更崇。”六句进一步议论说:即使百花再美,也只能献给君子,因为君子更有道德。君子有高尚的道德,才能更好地欣赏和珍惜这些美丽的花朵。所以“持之奉君子,令德晚更崇”一句,是作者的主旨所在,表明作者把百花献给君子,是为了让君子得到更好的欣赏,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这首诗通过描写花的盛衰来表达自己的感慨。诗人借花自喻,既写出了花儿的美,又写出了花的命运,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对君子的赞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