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向林端出,云从屐齿生。
山风迎夕起,烟树接天平。
倚杖听僧语,窥檐待月明。
幽禽知客意,时送两三声。

【注释】

五月十二日晚登平云亭得平字齐字:在五月初七,作者登高望远,看到“平地一丈”的山峰,想到自己有志难骋,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山风:山上吹来的风。夕起:傍晚时分。

幽禽:指山中的小鸟。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抒怀诗,作于元和四年(809)。诗人登上高处,俯瞰大地,只见层层叠叠的青山如海,直伸到天边。诗人感慨颇深,于是写了这首诗。

首联写登山之始,“向林端出”,意谓沿着山路向上走去,到了林子的尽头;“云从屐齿生”,是说脚下踩着的是新翻的泥土;此联以动带静,写出初登山顶所见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颔联写登高望远,“山风迎夕起”,写山风吹来时天色渐晚,“烟树接天平”,写远山与树林相连接,好像要与天空相接一样。这两句写远景、大景,境界开阔,气势雄浑。

颈联写倚杖听寺僧讲经,窥檐等月明,表现了作者清幽闲淡的生活情趣,也反映了他内心孤独寂寞的情感。

末联写山中鸟鸣,“幽禽知客意”,山中鸟儿似乎能听懂诗人的心声,时时传来几声清脆的鸟叫,使人感到一种恬静和亲切。

全诗写得清新隽永,含蓄蕴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