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师挟幻术,念念皆狂图。
化出一切象,形容乃甚都。
佛光亦幻成,非有与非无。
烟霞异明晦,寥廓元太虚。
离娄塞其目,象罔得玄珠。
脱能如是解,安用空睢旴。
宇定天光发,岂关七尺躯。
痴儿生谤语,往往堕眉须。
乃知西方圣,勇猛真丈夫。
圣人与人同,此道谁不如。
归来但宴坐,反照自有馀。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地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尤其是要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体会诗歌的语言风格,同时还要了解古代文化常识、诗词名句等。解答此题时,首先要读懂诗句意思,然后结合注释、标题及作者等,分析其意象和诗中所表现的哲理。最后进行赏析。
“邪师挟幻术,念念皆狂图”,邪师指佛家的外道,他们挟持幻术,以迷惑人,让人陷入狂热的境地。这里用“邪师”比喻那些迷惑人心、令人痴迷的人。“化出一切象,形容乃甚都”,意谓一切事物都有它们的形象和特征,但这种形象和特征是虚幻的。
“佛光亦幻成,非有与非无”,“佛光”比喻佛家思想或教义,这里指佛教的教义。“非有与非无”,意谓佛教教义并非虚无缥缈,而是有其真实内涵的。
“烟霞异明晦,寥廓元太虚。”“烟霞”指云烟云雾,“明晦”指光明暗淡。这里写佛教教义如云烟云雾一般变幻不定,但其本质是虚空广大的。“元太虚”即宇宙空间,意谓佛教教义的本质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离娄塞其目,象罔得玄珠。”离娄是古代著名的眼科医生,他医术高明,可以透视物体内部,而像象罔这样的动物则能够看到远处的物体。这里比喻佛家教义深邃幽远,离娄虽能看透物体的内部构造,但看不到远处的物体;而象罔虽然看不到远处物体,但能看到它的形状。两者都得到了佛家教义的精髓。“脱能如是解,安用空睢旴。”“脱能”意为如果能够如此解释,那么何必追求空洞无用的东西呢?“睢旴”是《庄子·秋水》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如果知道了这些道理,就用不着再求知了。
“宇定天光发,岂关七尺躯。”这里用宇宙的广袤来比喻佛家教义的博大精深。“痴儿生谤语,往往堕眉须。”意谓有些愚昧的读书人总是喜欢诽谤别人,结果常常自取其辱。“乃知西方圣,勇猛真丈夫。”这里赞扬那些具有高尚品德和勇敢精神的人。“圣人与人同,此道谁不如。”“圣人”指有道德修养的人,也指佛家所说的修行有成的圣者。“此道谁不如”意谓佛家学说是普遍适用的,任何人都能通过修行获得精神上的升华。
“归来但宴坐,反照自有馀。”意谓回归自然生活,只需静心反思,就能领悟到很多道理。
【答案】
译文:邪恶的师者借助幻术迷惑人们,他们一心想着如何去追求幻境中的虚幻境界(佛),却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样子。幻术把一切现象都呈现出来,但这些现象都是虚假的,不是真实的。佛光也是一种幻景,不是有也不是没有。烟霞变幻莫测,忽明忽暗(如同幻境),但宇宙空间是广阔的无限的。离娄虽然能够看清事物的内部结构,但看不到远方的事物;象罔虽然看不到远处的事物,但却能洞察其形状。如果能真正领悟佛家教义的精髓(离娄与象罔都从佛家教义中获得了智慧),那么又何必追求空洞无用的东西呢?宇宙的广阔足以证明佛家教义的伟大。那些愚笨无知的人总是喜欢诽谤别人,结果往往自取其辱。只有那些具有高尚品德和勇敢精神的人才能够真正领悟到佛家学说的精神实质。佛家学说是普遍适用的,任何人都能通过修行获得精神升华。回归自然生活,只需静静地反思,就能领悟到很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