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峰前习隐亭,拂衣聊此玩真经。
四时花木锦绣谷,十里江山水墨屏。
猿鹤只愁空北岳,鹍鹏终待化南溟。
知君不是荣轩冕,未忍锵锵去帝庭。

【注释】

福唐:地名,今属福建省。林迥南华洞:在福建福清县,相传为南岳衡山派来的一位高僧在此修炼成仙的地方。福唐即福州,福州古称闽中。梅岭:指福州城北的五虎山,山上有梅岭,峰峦秀美,是福州的名胜之一。隐亭:隐士居住的小亭。拂衣:整理衣服,形容轻松愉快的样子。真经:佛教经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四时花木锦绣谷:一年四季都有美丽的花朵和树木,像绣出一样美丽。锦绣:形容美丽如画。水墨屏:像水墨画一样的美丽。十里江山水墨屏:形容景色如画,色彩淡雅、恬静、优美。猿鹤:传说中能飞的猿猴和白鹤,此处借指隐者。只愁空北岳:担心自己像北方的山峰那样被遗忘或被抛弃。鹍鹏:传说中的一种大鸟,比喻远大的抱负。终待化南溟:始终等待实现自己的理想。荣轩冕:指显赫的地位。去帝庭:到帝王那里去。知君不是荣轩冕:知道您不是一个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未忍锵锵去帝庭:不忍心离开朝廷而去,意谓不忍离去。

【赏析】

诗题中的“福唐”是指福建省福州市,而福州的古称又是闽中,所以这首诗实际上就是作者自述其志趣所在。诗人以隐士自居,对官场的名利不屑一顾,他喜欢梅花岭上的隐士小亭,那里四季花开,景色宜人;他更喜欢那水墨般的山水美景,那里的山清水秀,如同一幅幅美丽的水墨画卷;他向往的是远离尘世的山林生活,他希望象传说中的大鹏一样,展翅高飞,最终能够脱离尘世,实现自我价值。

首句写诗人来到福州后的第一印象。“梅岭峰前习隐亭”,诗人一到福州,便被这优美的自然风光所吸引,于是决定在这里隐居起来。“拂衣聊此玩真经”,这里所说的“真经”,指的是佛教经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意思是说,他到这里来是为了研读这部佛经,以求得内心的宁静与清净。

颔联写诗人对福州的自然景观的喜爱。“四时花木锦绣谷”是说福州四季如春,花木繁茂,犹如锦绣一般美丽。“十里江山水墨屏”是说福州的山水之美就像一幅幅水墨画,令人赏心悦目。

颈联写诗人对福州山水之美的赞叹。“猿鹤只愁空北岳”,这里的“猿鹤”,指的是那些栖息在山林之间的野生动物,它们因为失去了栖息之地,只能流落在山林之间,无家可归。“只愁”一词,既表达了诗人对它们的同情之情,也体现了他对这种命运的不满与忧虑,他担心自己也会像这些动物一样,成为被遗忘或被抛弃的对象。“鹍鹏终待化南溟”,这里的“鹍鹏”,指的是传说中的一种大鸟,它象征着自由、高远的理想与抱负。“终待化南溟”则是说它终将实现自己的理想,高飞到南方的大海洋中去。

尾联是全诗的总结,也是诗人的肺腑之言。“知君不是荣轩冕”,“荣轩冕”指的是显赫的地位和名誉。诗人认为,自己虽然有着崇高的地位和声誉,但却并不以此为满足,更不愿意为了追求这些而远离自己的内心世界,去追逐那些虚名浮利。“未忍锵锵去帝庭”,“锵锵”,意为声音响亮。诗人不愿意离开朝廷去做官,因为在那里他会感到束缚,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最后两句是诗人的心声,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山林生活的向往。他渴望像大鹏一样,展翅高飞,最终能够脱离尘世,实现自我价值。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郁的田园气息。诗人通过对福州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恶。同时,他也通过对比山林生活与官场生活的优劣,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