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当耳顺,吾年已逾再。
日觊有新功,迩来如稍怠。
嗟尔性虽驽,敢不鞭其退。
须教十二时,此心无不在。
书此当盘铭,终身以服佩。
诗句释义
1 圣人当耳顺,吾年已逾再。: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圣人的尊敬,认为圣人能听进各种意见且心平气和,而自己虽然年纪已大,却仍未能做到这一点。”耳顺”是指年老的人能够接受不同意见。
- 日觊有新功,迩来如稍怠。:诗人渴望有新的成就,但近来发现自己有些懈怠,未能持之以恒。”觊”意为希望或盼望。
- 嗟尔性虽驽,敢不鞭其退。:尽管自己资质平常,但诗人不敢放任自流,而是鞭策自己不断前进。”驽”意为能力差。”鞭”意为鞭策。
- 须教十二时,此心无不在。:诗人要求自己在每个时刻都能保持专注和努力,不让任何时候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十二时”在这里指一天中的十二个时辰,即日夜。
- 书此当盘铭,终身以服佩。:诗人将这首诗刻在心里,让它成为自己的座右铭,一生都以此作为行为的准则。”盘铭”意为刻在盘上的箴言,常用以警醒自己。
译文
圣人应当做到耳顺之境,我的年岁早已超过两次。
每天都在盼望新的功绩,最近却似乎有些懈怠。
唉,你的本性如此平凡,我怎能不鞭策你停止懈怠。
你需要让十二个小时都充满注意力,你的心灵不能有一刻松懈。
写下这首诗要把它刻在心里,让它成为你一生的行为准则。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一个中年人对于自我要求与反思的态度。诗中通过对比圣人的宽容与自身的懈怠,展现了诗人的自我批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愿望。诗人不仅要求自己在每个时刻都要全神贯注,还强调了将这种精神内化为一种行为准则的重要性,体现了他对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视。整体上,这首诗是诗人对自己过去行为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努力方向的明确规划,同时也展示了他作为一个成熟个体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