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烛影,千门夜色,三五宴瑶台。
舞蝶随香,飞蝉扑鬓,人自蕊宫来。
太平箫鼓宸居晓,清漏玉壶催。
步辇归时,绮罗生润,花上月徘徊。
少年游·元夕应制
双龙烛影,千门夜色,三五宴瑶台。
舞蝶随香,飞蝉扑鬓,人自蕊宫来。
太平箫鼓宸居晓,清漏玉壶催。
步辇归时,绮罗生润,花上月徘徊。
注释:
- 双龙烛影:指宫廷里用两条龙形状的蜡烛照亮室内,形成双龙戏珠的景象。
- 千门:指皇宫的大门和城门。
- 三五:古代对十五日的称呼,也用来表示十五夜。瑶台:传说中神仙聚会的地方,此指宴会场所。
- 舞蝶:飞舞的蝴蝶。
- 飞蝉:即知了,夏天常见的昆虫。
- 蕊宫:道家所说的神仙居住的地方。
- 太平箫鼓:形容宫中奏乐的声音,太平时期常用箫鼓来营造祥和的气氛。
- 清漏:古代计时器,滴水计数,用以计算时间。玉壶:玉制的酒壶,借指时间。
- 步辇:皇帝乘坐的车辆,通常由人抬着行走。
- 绮罗:华丽的丝织品。
赏析:
《少年游·元夕应制》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创作的一首词,属于宋词中的“应制体”。该词以元夕之夜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热闹非凡的节日景象,展现了宫廷生活的繁华与奢华。
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语言,将读者带入到了一个梦幻般的仙境之中。词的开头“双龙烛影,千门夜色,三五宴瑶台。”便勾勒出了一幅宫廷灯火通明、夜晚宁静的画面。接着“舞蝶随香,飞蝉扑鬓,人自蕊宫来。”则进一步描绘了宫廷内欢歌笑语、人们如梦如幻的场景。
整首词不仅描绘了元夕之夜的热闹场面,更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宫廷生活的繁华与奢华。同时,词中也流露出作者对这种繁华生活背后的空虚与无奈的感慨,使得整首词既有艺术价值,又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