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取花归去,纷纷擘柳绵。
千年汉城郭,万里禹山川。
西雨生新浸,东晖隔薄烟。
客愁如峡草,生下楚台前。

【注释】白帝城: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是古代川东的要塞。

春取花归去,纷纷擘柳绵:春天的时候,人们从城里回来,手里提着鲜花,柳絮纷飞像柳丝一样。

汉城郭:指汉中一带。

禹山川:指蜀地的山脉河流。

西雨生新浸:西边的雨落下后,滋润了大地。

东晖隔薄烟:早上的阳光穿透云层,照在大地之上。

客愁如峡草,生下楚台前:客人的忧愁就像生长在峡谷间的小草,长在楚国的台前。

【赏析】这首诗是李白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春由渝州(今重庆奉节)赴江陵(今湖北荆州),行至白帝城的诗作。诗人在夔州滞留期间,曾游过三峡,并写下《早发白帝城》一诗。此诗为《下途归石门旧居》组诗中的第三首。
“春取花归去,纷纷擘柳绵”两句写诗人回到家乡,把春天采来的鲜花带回城中的情景。“春取花归去”,点明时间是春天,而“纷纷擘柳绵”,则写出了春光的明媚,柳枝的飘拂。
“千年汉城郭,万里禹山川”两句写诗人站在高高的白帝城楼上,远眺故乡的景象。“千年”和“万里”都是虚数,极言其远大。
“西雨生新浸,东晖隔薄烟”两句写诗人看到天上的云彩。“西雨生新浸”,是说西边的雨水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新生;“东晖隔薄烟”,是说东方的阳光透过薄雾,照耀大地。这两句描写了诗人眼中的美丽景色。
“客愁如峡草,生下楚台前”两句写诗人的心中所感。“客愁如峡草”,是说诗人的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生下楚台前”,则是说这种思乡之情如同生根发芽的草,生长在楚地的台前。这里的“生下”一词用得非常巧妙,它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又表现出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这首诗以白帝城楼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风光画卷。同时,诗人通过对故乡的描述,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