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撚花须送去春,绿阴溪曲喜逢君。
相看时日愁千种,试说今年老几分。
马喙信于人罕见,豺声顾不世多闻。
长吟莫谢寥寥意,飞过南山自看云。
【注释】
手撚花须:形容春末夏初,柳絮纷飞,如花须般飘落。
绿阴溪曲:指幽静的溪边景色。
相看:互相凝视。时日:时光,岁月。愁千种:愁思万千。
试说:试探性地谈论。今年老几分:今年的岁数有多少。
信于人罕见:书信在别人那里很难得到。信于人:书信传至自己这里。顾不世多闻:听说豺声的人不多。顾:听说。
长吟莫谢寥寥意:长时间地吟诵,不要表达谢意。寥落:寂寞、凄凉。
莫谢寥寥意:不要感谢这寂寥之意。
自看云:独自欣赏白云。
【赏析】
此诗是一首赠别诗。刘正卿是唐代名将,与作者有深厚的友谊,两人曾一起在嵩山下的颍阳隐居,过着隐居生活。刘正卿晚年退隐,诗人送他归去后写下此诗。全诗四句,前两句写相逢之喜,次两句写离别之悲,最后两句以答谢之词作结。
这首诗中,“手撚花须送去春,绿阴溪曲喜逢君。”是开篇第一句,也是全诗的精华所在。
“手撚花须”是说诗人把春天的柳絮捻成花朵形状送给朋友。“花须”一词用得十分巧妙。柳絮飘飘,如同花瓣一般,所以诗人把它比作“花须”,既形象生动,又含蓄委婉。“送去春”三字则点明了送花的用意。古人有折柳枝赠别的习俗,因为柳树易生长,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而且柳枝柔软,可做成各种饰物,故常用来象征惜别之情。所以这里的“送春”实际上是送别,是希望友人早日回归。“绿阴溪曲”是说友人在溪边小路上漫步,周围是浓密的树林,溪水潺潺流淌,风景优美,令人赏心悦目。“喜逢君”表明两人相遇的喜悦。
第二句:“相看时日愁千种,试说今年老几分。”是说两人久别重逢,不禁相互凝望,心中涌起无限情愫,但不知该如何表达。这时诗人试探地问道:“今年我老了几分?”这是诗人对友人的一种关心和问候。然而,这种关心和问候似乎并没有引起对方的注意和回应,反而使两人都感到一种深深的孤独和无奈。这里的“时日”、“今年”都是虚指,表示时间的推移和年岁的增长。而“愁千种”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不安。
第三句:“马喙信于人罕见,豺声顾不世多闻。”是说书信难以传递,豺狼的声音也很少被人听到。这里诗人用“罕见”来形容书信的传递困难程度,用“顾不世多闻”来形容豺狼的声音很少被人听到,暗示了两人之间相隔遥远,无法通过书信或语言进行有效沟通。
第四句:“长吟莫谢寥寥意,飞过南山自看云。”是说长时间地吟诵,不要感谢这寂寥之意。这里诗人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虽然两人久别重逢,但仍然无法摆脱孤独和无助的感觉。于是诗人决定长吟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然而,他并不需要向朋友道谢,因为他已经深深地理解了朋友的感受和心情。他只需要默默地欣赏眼前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美好。这里的“寥寥意”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即寂寞和无奈。而“飞过南山自看云”则是诗人对自己未来的期望和展望。他认为只要能够像云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就不必过多地在意周围的环境和个人的感受。
这首诗通过对两位友人久别重逢的情景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想。它既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和珍视,也反映了他对孤独和无助的感受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和展望。同时,这首诗也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启示性,让人深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