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枕清流后倚山,殿堂高创白云间。
幸因供职频经此,及过三年鬓渐班。
【注释】
前枕:即指庙前的清流。
供职:当差,做官。经此:经过这里。
及过三年,即过了三年之后。鬓斑:指两鬓的头发花白。班:花白,此处借指头发白。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在宣圣庙石壁留题的感慨。首句点明题处;第二句描绘了庙宇建筑之高,与“白云间”形成对比,表现其宏伟壮观;第三句写自己曾在此供职;第四句则写自己任职已满三年,故发感慨。全诗以“幸因供职”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宣圣庙的怀念之情。
前枕清流后倚山,殿堂高创白云间。
幸因供职频经此,及过三年鬓渐班。
【注释】
前枕:即指庙前的清流。
供职:当差,做官。经此:经过这里。
及过三年,即过了三年之后。鬓斑:指两鬓的头发花白。班:花白,此处借指头发白。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在宣圣庙石壁留题的感慨。首句点明题处;第二句描绘了庙宇建筑之高,与“白云间”形成对比,表现其宏伟壮观;第三句写自己曾在此供职;第四句则写自己任职已满三年,故发感慨。全诗以“幸因供职”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宣圣庙的怀念之情。
高陵篇 道旁鬼镞飞神丛,狂客贼我人中龙。有儿十七心胆雄,意气奄有江之东。 脐然未熄炎精委,四海英雄为时起。十年血战不成功,破面安能作天子。 盘盘门外野水滨,可怜高冢埋麒麟。髑髅饮恨尚不朽,死骨肯作曹瞒臣。 墓旁春草年年碧,黄金握臂人耕出。姓名幸尔人不知,却怪中平一方石。 君不见吴王帐下越王舞,汉王成功楚王虏。英雄千载欲何为,尽作北邙山下土。 又不见秦王治葬骊山宫,玉凫金雁俱成空。武皇求仙东海上
【注释】 1. 右屯将军:唐代边镇的高级武官。猛如虎:形容勇猛。十二离宫:指唐玄宗在长安建的离宫。罢歌舞:停止歌舞。玉钩斜:位于今陕西西安市西南,因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故为唐将李晟所建。半作土:指许多宫女被迫成为战乱时的俘虏。 2. 秋风萧萧秋雨寒:秋风萧瑟,秋雨凄凉。翠襦(rú)零落金钿残:指宫中美女们穿着华丽的衣服,如今却零落凋零,只有金钗等首饰还留在身边。翠襦:翠绿色的衣服
《日出行》 一、诗句释义与译文: 1. 东方曈曈日初出(东方的太阳渐渐升起) - 描述了天边开始泛红,太阳缓缓升起的场景。"曈曈"意为明亮的样子,形容晨光柔和而温暖。 2. 田家少妇当窗织(乡村妇女在窗口织布) - 描绘了一个农村景象,一个年轻的女子正忙着在窗户旁织布。"当窗"表示她坐在室内,面向窗户。 3. 屋顶树稀窗有光(屋顶上稀疏的树木和透过窗户的光亮) - 通过描述房屋周围的自然环境
这首诗描述了一幅秋天的农村景象,以及几个农村小孩在捕捉黄雀的场景。下面是对每个诗句的详细释义: 1. 原头霜深秋草薄:原头指的是田野的中央部分,霜深表示秋天的天气已经很冷了,秋草薄意味着草地上已经没有多少草了。 2. 荒村小儿捕黄雀:荒村是指荒凉的村庄,小儿在这里指孩子们。捕黄雀是他们捉取黄雀作为食物的活动。 3. 高张弓矢低罗网:高张弓矢和低罗网分别形容孩子们使用弓箭和网捕黄雀的动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以题画的形式,描绘了一幅王提举界画的宫殿图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艺术创作的热情赞美。 我们来看第一句:“吴蚕择茧银丝光,轻毫界墨秋痕香。”这句诗描绘了宫中丝绸的质地和光泽,以及秋天的气息。这里的“秋痕”指的是秋日的阳光,给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感觉。 我们看到第二句:“宫中千门复万户,知是阿房是未央。”这一句通过对比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江景和春意的七言绝句。以下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1. 乌衣巷里东风老,蝴蝶飞来满芳草 - 乌衣巷位于南京,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居住于此,因此这里常常与文人雅集相关联。 - “东风老”可能暗示着春天的来临,而“蝴蝶飞来”则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蝴蝶在花间飞舞。 - “芳草”通常指代春天的草地,象征着新生和希望。 2. 美人春梦隔天涯,十二巫山眉不扫 -
湖中玩月 银波千顷照神州,此夕人间别是秋。 地与楼台相上下,天随星斗共沉浮。 一尘不向空中住,万象都于物外求。 醉吸清华游碧落,更于何处觅瀛洲? 注释: - 这首诗的作者是张绅,他是明代山东济南人,字仲绅,一字士行,自称云门山樵,亦称云门遗老。他洪武时累官浙江布政,慷慨激烈,词辩纵横,终日喋喋不休。擅长画墨竹和能作大小篆等。 - “湖中玩月”是一首七言律诗
舒州城在大江边,我昔过之曾系船。 年丰米谷上街贱,日落鱼虾入市鲜。 山起正当官署北,潮来直到驿楼前。 知君此去红莲幕,民讼无多但昼眠。 注释: 1. 舒州城:位于今天的安徽省安庆市。 2. 我昔过之:我过去到舒州时曾经停留。 3. 系船:在码头上拴住船只,准备渡江或者继续航行。 4. 年丰米谷:指的是丰收的年份,粮食和谷物都很充足。 5. 日落鱼虾:太阳落山的时候,市场上的鱼虾非常新鲜。 6.
【注释】 1. 题画:诗题,即在画面上题写诗句。 2. 闲门:指偏僻的门户。 3. 绿树老:树叶已变黄。 4. 华池:华丽的池子,这里指池沼或池塘。 5. 芳草生:长满了青草。 6. 蝴蝶:蝴蝶飞舞。 7. 独自下阶行:自己走下台阶。 8. 何处:哪里。 9. 垂杨院:柳树环抱的庭院。 10. 骄马:骏马。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调、平实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天景象
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游冶城山的美丽景色和自然氛围。每一句都通过丰富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 诗句翻译与注释: 1. 游冶城山:游览并赏析这座位于城中的山峰,即游冶城山。 2. 瑶草秋深石磴长:在秋天,山上生长着像瑶草一样的植物,这些植物在长长的石级上生长。瑶草可能指的是一种珍贵而美丽的草类植物。 3. 半空岚气湿衣裳:空气中弥漫着的湿润气息使衣物感觉半干不湿,形容山中气候湿润
绝句二首,其二 不因花退尽,必是梦残时。 注释: - 不因花退尽:不是因为花朵凋谢才显得孤独。 - 必是梦残时:一定是梦境消逝的时间。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大场景的粗线勾勒和特定画面的工笔细描,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春天美景的赞美。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如“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等,将春天的气息渲染得栩栩如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经过漂泊的磨难后
注释1:碧云千里,指天边的云彩,色彩是碧绿的,像一条条连绵不断的长带。千里,一作“万里”,形容云彩之长。 赏析:这句诗通过写天空中的云彩和远处的山峦,营造了一幅秋日黄昏时分的宏大而优美的画面。诗人以碧云和红叶为意象,展现了秋天的壮阔与丰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句 2 江上几人游?爱闲客莫过吴州。 注释2:江上几人游,指的是在江边游玩的人很少。几人,一作“几人”
【注释】 堂堂:指人的仪容、仪表。莫:不要。作:设想,以为。公侯:旧时封爵的最高一级。身:指人的身体。如幻:像幻影一样。定:一定。相:相貌。挂却:卸下。神武门:唐长安城内有两道城门,东面叫光福门,西面叫安化门,这里用“神武门”泛指外事。维摩:梵语Vaikhyaka的音译,意为“净名”、“实相”。坐方丈:指禅宗六祖惠能住五祖弘忍处,常坐禅修道,后来称禅宗为“方丈宗”,这里指自己修行的地方。
岳阳楼望洞庭 每因蜀水涨,横遏楚江流。 气象吞云梦,波澜彻夏秋。 风云几开阖,日月自沉浮。 欲济谁舟楫,乾坤独倚楼。 注释: - 每:每次 - 因:因为 - 蜀:指四川 - 水涨:水位上涨 - 横遏:阻碍 - 江流:长江的水流 - 吞:吞噬、覆盖 - 云梦:古代地名,位于今天湖北省境内的云梦泽一带 - 波澜:波涛 - 开阖:比喻变化或控制 - 日月自沉浮:太阳和月亮自然地运行 - 欲济谁舟楫
注释:潇湘八景之一,潇湘夜雨。整夜的雨下得淅淅沥沥,使独自漂泊在外的旅客感到闷闷不乐。船篷上滴滴答答的雨声,让我错以为那是瑶姬在弹奏瑟。 赏析:这首诗以潇湘夜雨为主题,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沉的画面。首句以“终夜雨潇潇”开篇,营造出一种凄清、孤独的氛围。接着,诗人用“闷杀孤舟客”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既表达了对潇湘美景的喜爱,又反映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彷徨。最后一句“滴滴打蓬声,错讶灵妃瑟”,以生动的比喻
在宋朝,张经的《潇湘八景诗·洞庭夜月》是一首描绘秋夜洞庭湖美景的诗作。其内容如下: - 诗句解读: 1. 秋夜净无云:“秋夜”表明时间是在秋季,“净无云”意味着天空中没有云朵,呈现出一种晴朗的夜空。 2. 嫦娥展孤镜:这里的“嫦娥”指的是神话中的月亮女神,而“展孤镜”则形象地表达了她手中明亮的月亮像镜子一样照亮四周。 3. 灏气浸澄波:这里的“灏气”指的是高远的气魄或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