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源好,迎夏洒炎风。
红锦石边怜一派,老张岩上恋群峰。
时得化龙筇。
琴振玉,晓色倚梧桐。
黼黻文章朝内盛,山川林木野亭空。
朱火焕明中。
诗句释义
1 “西源好,迎夏洒炎风”:描述的是某个地方(西源)在夏天时迎接炎热的北风。西源可能是一个地名,也可能是一种自然景观或比喻,如“夏日之源”,这里的“迎夏”意味着迎接夏季的到来,而“洒炎风”则表示强烈的风力。
“红锦石边怜一派,老张岩上恋群峰”:描绘了红色岩石旁的景象。红锦石可能指的是红色的岩石,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怜一派”可能指这片岩石周围的景色让人感到怜爱和珍惜。老张岩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名或者是某种特定的自然景观,这里用来形容它的位置和形态。”恋群峰”表达了对周围山峰的依恋和喜爱。
“时得化龙筇”:这里的“化龙筇”可能是指使用筇竹制成的手杖或者类似的工具,因为筇竹常用于制作手杖,象征着高雅和尊贵。”时得”可能表示偶尔得到或者偶然获得这样的工具。
“琴振玉,晓色倚梧桐”:”琴振玉”可能是指古琴的音色清脆悦耳如同玉石一样。”晓色倚梧桐”描绘了清晨时分的情景,阳光透过梧桐树的叶子照射下来,形成了美丽的光影。这两句诗营造了一种宁静、优雅的氛围,与前两句的热烈相比,显得更为内敛和柔和。
“黼黻文章朝内盛,山川林木野亭空”:这里的“黼黻文章”可能是指华丽的服饰或者装饰品,通常与宫廷有关。”朝内盛”可能意味着宫廷中充满了华丽和繁荣的景象。”山川林木野亭空”则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其中“山川林木”是自然界的元素,而“野亭空”则传达了一种空旷、寂静的感觉。
“朱火焕明中”:这里的“朱火”可能是指红色的火光,而“焕明中”则形容火光明亮耀眼。这可能是形容夜晚的场景或者某种庆典活动,火光在黑暗中显得格外明亮和热烈。
整体赏析: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美的欣赏。前半部分通过热烈的描述展示了夏天的炎热和生机勃勃的景象,后半部分则转向平静的田园生活和自然的美景,形成鲜明对比。诗人的情感也随着景物的变化而起伏,既有对生活的热爱也有对宁静自然的向往。
译文
- 西源好,迎夏洒炎风。
- 红锦石边怜一派,老张岩上恋群峰。
- 时得化龙筇。
- 琴振玉,晓色倚梧桐。
- 黼黻文章朝内盛,山川林木野亭空。
- 朱火焕明中。
注释
- 西源:可能是一个地点名,也可能是一种自然景观或比喻。
- 炎风:强烈的风,夏天的北风。
- 红锦石:红色的岩石,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 老张岩:具体的地名或自然景观,可能是山名或地形名称。
- 化龙筇:筇竹的手杖,象征高雅。
- 琴振玉:古琴的声音清脆悦耳,如同玉石般纯净。
- 晓色倚梧桐:早晨的阳光照射下,梧桐树叶的影子映衬出美丽的画面。
- 黼黻文章:华丽的服饰或图案,常用以形容宫廷或朝廷的景象。
- 山川林木: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强调自然界的丰富和壮丽。
- 野亭空:形容空旷的田野上的亭子,给人一种宁静、空旷的感觉。
- 朱火:红色的火焰,形容火光明亮。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夏日的热闹与秋天的宁静。前半部分通过热烈的描绘和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夏天的生机与活力,使人感受到夏日的热烈与激情。而后半部分则转向宁静的田园生活和自然的美景,通过对比的方式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诗人的情感随着景物的变化而起伏波动,既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也体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赞美。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和美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