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源好,仙构占仙峰。
一鹤性灵清我宇,万龙风雨乱霜空。
高静太疏慵。
天地乐,山水静流通。
行坐卧怜尘外景,虚空寂是道家风。
非细乐相从。

【注释】

西源:即西源寺,在今浙江天台县西北。元规:指元稹(公元779-831年),唐代著名诗人。好韵:好的韵律。并序:诗后有小序。次:追随、跟随之意。“天地”二句:谓天地之间万物欢乐,而山水之流静谧流通。行坐卧:泛指一切动作和姿势。怜:爱。尘外景:超脱尘世的景物。虚空寂:空无所有,寂静无声。道家风:道家清静无为的风尚。非细乐相从:不随便跟着世俗的娱乐活动。

【赏析】

此为一首咏物抒怀之作。首联写西源寺建筑之美。次联写寺院幽雅之境。三联写游人对此景色的感受及心境。尾联抒发作者的情怀。全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情致闲适。

“西源好,仙构占仙峰。”起句点题,交待了游历之地——西源寺。“占”字用得十分传神,既写出了西源寺高耸入云的气势,又表现出作者对这所佛寺的独特感受。“一鹤性灵清我宇”,写自己置身西源,心旷神怡。“一鹤”暗喻自己的清心寡欲,“一鹤”之“灵”自是与“性”之“清”相呼应。这一句中,“性灵”二字也值得玩味,它不仅表明作者追求清纯高雅的生活情趣,同时也透露出作者的孤傲性格,这种性格正是他追求精神自由的表现。“万龙风雨乱霜空”,以动衬静,将自然景色描写得极为生动。“乱霜空”三字,更是别具新意,它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个苍茫寥廓、风云变幻的景象,从而进一步衬托出西源寺的宁静高远,也暗示出作者内心的恬适愉悦。

“高静太疏慵”,写西源寺的环境幽僻,给人一种高远清静的感觉。“慵”字则写出了作者的悠然自得之情。

“天地乐,山水静流通”,这是全诗的中心思想所在。作者把天地比作快乐的乐园,而山水则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流动,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这也体现了他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人生观。

“行坐卧怜尘外景,虚空寂是道家风。”这里,作者再次强调了自己对超然物外境界的追求。他认为只有通过远离尘世的纷扰和喧嚣,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和自由。同时,他也认为这种境界正是道家所倡导的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

最后两句“非细乐相从”,则是作者对世俗娱乐活动的否定。他认为这些所谓的娱乐活动并不能带给人们真正的快乐和满足,反而容易让人陷入庸俗和颓废的境地。因此,他主张应该远离这些不良的诱惑,保持一颗清静的心,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

这首诗通过对西源寺的自然景观进行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咏物抒情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