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两石钟,上下一水侧。
造物妙镕冶,蜚廉巧撞击。
镗鞳仍噌吰,歌钟与无射。
丰山吾焉知,蒲牢尔何力。
咨余久愿游,偶此事行役。
时秋风飕飕,日暮水激激。
初如钧天鸣,乍若金奏寂。
入耳粹而清,洗心欣以怿。
怪奇有如此,游览谁能测。
发端示来今,注经人姓郦。
【注释】:
1.石钟山:指江西庐山的东林寺附近的石钟山。
2.南北两石钟,上下一水侧:在南北两处分别凿有大小不同的石钟,它们都立于一条溪流的两边。
3.蜚廉巧撞击:相传古代的一种神兽叫飞廉,它能够巧妙地撞击发出声音。
4.镗鞳仍噌吰:敲击发出的声音。镗、鞳都是打击乐器,噌、吰是声音。
5.歌钟与无射:指钟乐声悠扬如歌,节奏明快而清脆,没有射箭声那样的急促。
6.丰山吾焉知:丰山我不知道在哪里。
7.蒲牢尔何力:你有什么力量?蒲牢是一种神兽,这里用它的名称代指所要敲击的对象。
8.咨余:感叹词,表示对某种情况或事物的惊讶和赞叹。
9.偶此事行役:偶然遇到这件事,被派遣去做旅行。
10.时秋风飕飕:当时正刮着秋风。飕飕形容风声。
11.日暮水激激:太阳落山了,水面上波涛汹涌。
12.初如钧天鸣:开始好像天上打雷一样轰隆隆响。钧天指天,这里比喻雷声。
13.乍若金奏寂:突然好像金锣敲起来的声音那样寂静。金奏是指金锣,奏就是敲打的意思。
14.入耳粹而清:进入耳朵里纯净而又清晰。
15.洗心欣以怿:使自己的心得到洗涤,感到快乐和舒畅。
16.怪奇有如此:奇怪的事情就有这样的啊。
17.游览谁能测:游览的人又怎么能测量得出来呢?
18.发端示来今:从这开始,我就要告诉你们这些事。
19.注经人姓郦:这是郦道元编的《水经注》的序文。注经即注释经书,郦是作者的名字。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游历庐山石钟山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神奇造化的赞美之情和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两句写石钟山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南北两石钟”,说明这个地方有两座不同大小的石钟;“上下一水侧”则描绘出一座山横跨在一条河流两岸的景象。这两句诗既点明了游览的地点,也为下文的游历过程做了铺垫。接着,诗人通过想象,将自然界的美妙造化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想象出飞廉神龙巧妙地撞击石钟,发出镗镗鞳鞳之声,仿佛是在歌唱着美妙的歌曲。然后他又想象到那巨大的钟乐声悠扬如歌,节奏明快而清脆,如同没有射箭声那样的急促。最后,他想象到了那巨大的钟乐声进入耳朵里纯净而又清晰,洗涤着人的心灵,使人感到快乐和舒畅。
诗人又将注意力转向了自然界的其他奇妙之处。他想象出了那些令人惊叹的自然现象,比如秋天的风吹过,河水激荡,发出阵阵响声;日落时分,河水更加汹涌澎湃,仿佛是天上打雷一样。诗人还想象到了那巨大的钟乐声从远处传来,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推动着人们去感受和探索这个世界。最后,他想象到了那巨大的钟乐声进入耳朵里纯净而又清晰,洗涤着人的心灵,使人感到快乐和舒畅。
最后四句则是诗人对这次游览经历的总结。他感叹自己竟然有幸遇到了这样一次游历的机会,而且恰好被分配去执行这项任务。在这期间,他感受到了秋风的萧瑟,感受到了日暮时分河水激荡的气势;他听到了石钟山中传出的声音,感受到了其中的节奏明快而清脆;他还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了洗涤和升华。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游历庐山石钟山的诗歌,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和对生活的热情。它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