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境并吞云梦国,四时闲澹洞庭天。
注释
并吞:包容。云梦国:指洞庭湖。云梦山在今湖南安乡县西南,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两地相距很远,但湖水连成一片,故称云梦国。闲澹:恬静淡泊。洞庭天:即洞庭湖之景。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任岳州剌史期间,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诗一开头就写洞庭湖的浩渺无际,气势宏大,令人叹为观止。接着,诗人又描绘了洞庭湖四季景色的变化,春日花开烂漫,夏日湖面碧波荡漾,秋天水草丰茂,冬天湖面结冰,景色宜人。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一境并吞云梦国,四时闲澹洞庭天。
注释
并吞:包容。云梦国:指洞庭湖。云梦山在今湖南安乡县西南,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两地相距很远,但湖水连成一片,故称云梦国。闲澹:恬静淡泊。洞庭天:即洞庭湖之景。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任岳州剌史期间,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诗一开头就写洞庭湖的浩渺无际,气势宏大,令人叹为观止。接着,诗人又描绘了洞庭湖四季景色的变化,春日花开烂漫,夏日湖面碧波荡漾,秋天水草丰茂,冬天湖面结冰,景色宜人。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注释 并吞:包容。云梦国:指洞庭湖。云梦山在今湖南安乡县西南,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两地相距很远,但湖水连成一片,故称云梦国。闲澹:恬静淡泊。洞庭天:即洞庭湖之景。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任岳州剌史期间,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诗一开头就写洞庭湖的浩渺无际,气势宏大,令人叹为观止。接着,诗人又描绘了洞庭湖四季景色的变化,春日花开烂漫,夏日湖面碧波荡漾,秋天水草丰茂,冬天湖面结冰,景色宜人
淮南保障地,鼙鼓易歌吹。 昨夜过京口,戍烽照不寐。 大河与长淮,当年谁割弃。 内讧立党碑,外弛撤边备。 政府伊何人,谋国等儿戏。 一木不可支,四海倏糜溃。 营平提弱旅,勉士奋忠义。 我忝参帷幄,日夕同涕泗。 徒策祖生鞭,莫效陈平计。 前指瓜洲城,间道竖赤帜。 中流一回顾,奔涛来何奰。 珍重蛟龙躯,险阻以相试。 注释: 1. 淮南保障地:指淮河流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地区。 2. 鼙鼓易歌吹
绝句 其三 陈君谈论席生风,段子文词气吐虹。 参术膎胰皆入箧,知人谁过葛仙翁。 注释 - 陈君谈论席生风:陈君在讨论中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影响力,仿佛清风徐来,席间生风。 - 段子文词气吐虹:段子文的言辞如同彩虹般绚丽多彩,充满了力量和魅力。 - 参术膎胰皆入箧:将人参、术、膎胰等药材全都收入竹箱中,表明了这些物品的重要性和价值。 - 知人谁过葛仙翁:了解的人谁能超过葛洪这样的仙人?
注释:古时说伏天要早归家,何况现在有令休暇。 赏析:此诗写夏日伏日的逸致闲情。伏日是古代对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大约是农历六月初四左右)的称呼,此时天气热得难以忍受,人们大多在室外活动,而作者却“伏日当早归”,这两句看似矛盾其实不然,因为伏日正是外出享受的时候,而且“伏日”也即“暑日”,也就是炎热的夏天的意思,可见作者伏日出游并非贪图炎炎烈日下的舒适,而是另有所图。 “况今著令休暇”
【注释】 1. 净居寺:在江西吉安府永新县,唐天宝元年(742)始建。唐代诗人杜甫曾于乾元二年(759)游历此地。 2. 揽胜栖真处:指寺院。“栖”,栖息;“真”,指佛、道之“真”。《庄子·大宗师》云:“建之以常无有,覆之以太清。” 3. 山穷境忽开:“境”指境界,这里指山的尽头。 4. 碧澄丹壑水:形容山峰下清澈的泉水。“碧澄”即清澈碧绿,“丹壑”指红褐色的峡谷。 5. 青叠翠屏苔
崇恩寺 绀殿肇何年,古雅足幽赏。 嵌空结宝盖,玲珑如绮幌。 诚哉运斤手,巍然阅今曩。 丹碧浮霄汉,斑剥亦苍莽。 境界半村郭,清净绝尘壤。 谛听万籁寂,时闻松风响。 盛夏此中憩,纳爽思解网。 聊以历三匝,情想为一荡。 注释: - 绀殿:绀色宫殿或寺庙,绀是一种深蓝色,此处指颜色深邃的殿宇。 - 肇(zhào):开始、起始。 - 古雅:古老而优雅。 - 嵌空:建筑结构上将柱子或梁嵌入墙壁。 -
【释义】: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散家,散居各地。家家,各家各户;惠,恩惠。贪泉,传说为晋朝羊权所居,泉水甘美,但喝了的人会发胖,故有“贪泉”之称。莫与贪泉一样看,意思是不要像羊权那样因贪求钱财而身死。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泉州任知州时所作。泉州当时经济繁荣,人口众多,因此,作者在《题泉州》一诗中写道:“泉流如此水,人活似鱼游。”这里,作者将泉州与杭州相比拟,认为二者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