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推学之功,但自好而始。
设令太聪明,视孝绪馀尔。
公安黄令君,少钝壮而锐。
不受青云吞,犹坐黄卷累。
开囊包物初,落笔洒胸次。
锋芒莫敢撄,古剑发新砺。
骎骎进未休,冉冉老将至。
以鲁揭其斋,盖是少时事。
云胡不辄更,无乃有所为。
新收汗马心,蚤作蛰雷计。
音容成老翁,情性复孩稚。
其友曾撙斋,适是参苗裔。
家学世相传,鲁者钝之谓。
生平事事迟,大抵与君似。
虽迟幸勿嫌,正以钝为利。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以黄叔万为题,描绘了其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精神风貌。全诗共八句,每句都紧扣“学”字,从不同角度展现了黄叔万的学风与性格特点。
诗人开篇即指出学习的根本在于自我努力,而不仅仅是天赋。接着,诗人用设令太聪明、视孝绪余尔等词句,进一步强调了天赋并不是决定一个人成就的关键因素,关键在于个人的努力和奋斗。
诗人通过描绘黄叔万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进一步展示了他的勤奋好学。如他不受青云吞、犹坐黄卷累等诗句,形象地描绘了他勤奋好学者的形象。再如他开囊包物初、落笔洒胸次等诗句,则生动地展现了他专注致志的学习态度。
诗人通过描述黄叔万的性格特点,进一步凸显了他的勤学好学。如锋芒莫敢撄、古剑发新砺等诗句,既形象地描绘了他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又表达了他对学问的执着追求。
诗人通过回顾黄叔万年轻时的故事,进一步印证了他的学习态度和性格特点。如以鲁揭其斋、云胡不辄更等诗句,既揭示了他勤奋好学的品格,又体现了他对学问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这首诗的译文是:
尝试推究学习之功,自好学始;
如果过于聪明,那也只是对孝绪的继承而已。
公安黄令君,少年钝拙壮而锐;
不贪图高官厚禄,却因黄卷而受累。
打开书囊,将万物收于其中,落笔挥洒胸中的豪情壮志;
锋芒不敢轻易触及,就像古剑经过新磨砺一般。
不断进步永无止境,年岁渐老但志向未减;
以鲁斋之名揭榜,可见早年之事。
难道不能改弦易辙吗?或许是有所图谋;
新近得到汗马功劳之心,早早谋划雷霆一击之策。
音容成为老年模样,性情复童稚之态;
他的朋友曾撙斋,正承家学世传之遗绪。
家族中传承的学风世代相传,鲁者钝之谓也。
生平事事都迟缓,大抵与您相似;
虽迟缓幸勿嫌弃,正是以钝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