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失渊源,词林少根柢。
苏程百世师,遗书满天地。
遗书亦言尔,道岂言能传。
言外有妙处,万理常森然。

董铢求诗赋古风二章示之 其二

学海失渊源,词林少根柢。

苏程百世师,遗书满天地。

遗书亦言尔,道岂言能传。

言外有妙处,万理常森然。

译文:
在学术的海洋中失去了源头和根本,文学的词汇也少了根基。
苏轼和程颢都是百世的师表,他们的著作遍布整个宇宙。
这些遗书中的话语也是对你说的,但真正的道理怎么能仅仅用言语来传达呢?
虽然言外之意有很多微妙之处,但是所有的道理都会像森林一样茂盛。
赏析:
这首诗是董铢为他的好友董铢求写的两首诗之一。其中第二首主要表达了对于学问和文学的追求与理解。
第一句“学海失渊源”,意指在学术的海洋中失去了源头和根本。这可能暗示了学习过程中的迷茫和困惑,以及寻找真正的知识和真理的重要性。
第二句“词林少根柢”,则进一步强调了文学创作中的根基缺失。这里的“根柢”指的是文学的根本和基础,而“少根柢”则表明了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作的困难和挑战。
第三到第五句是对苏轼和程颢两位先贤的赞美。苏轼和程颢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他们的思想和作品被后世广泛传颂。这里通过提及他们的名字,表达了对这两位伟大人物的崇敬之情。
最后一句“言外有妙处,万理常森然”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这句话意味着虽然言辞之外有许多巧妙之处,但所有的学问和道理就像森林一样茂盛和丰富。它表达了一种对知识无尽的探索和敬畏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