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月今日尽,始见小春天。
明日为子正,阳复于此焉。
墙阴委宿莽,已觉青娟娟。
坏壁出冻蝇,亦解飞翾翾。
向来可憎物,今者更堪怜。
梅梢太瘦生,此意正渺绵。
窥园频挟策,粒吐红豆鲜。
正须待一雪,我岂资暄妍。

译文:

十月三十日晴暖而梅意殊冷也

良月今日尽,始见小春天。

明日为子正,阳复于此焉。

墙阴委宿莽,已觉青娟娟。

坏壁出冻蝇,亦解飞翾翾。

向来可憎物,今者更堪怜。

梅梢太瘦生,此意正渺绵。

窥园频挟策,粒吐红豆鲜。

正须待一雪,我岂资暄妍。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在南宋时期写的一首咏梅诗。全诗以”梅”为中心意象,通过描绘梅花的形态和生长环境,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坚韧不拔、傲霜斗雪的精神品质的赞美。

第一句”十月三十日晴暖而梅意殊冷也”,描述了梅花在十月三十日这个晴朗温暖的日子里,依然保持着寒冷的气息。这里的”晴暖”与”殊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梅花的独特之处。

第二句”良月今日尽,始见小春天。”,描绘了月亮已经消失,阳光开始照进来,小春的景象逐渐显现的情景。这里的”良月”和”小春”都是对梅花生长环境的描绘,展现了梅花在大自然中的顽强生命力。

第三句”明日为子正,阳复于此焉。”,描述了明天是子时,阳光会在这个地方再次升起。这里的”子”是指古代计时法中的时间单位,”阳复于此焉”则是说阳光会在这个地方重新升起,暗示着梅花在逆境中仍然能够茁壮成长的坚韧精神。

第四句到第九句,诗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梅花的形态和生长环境:

第五句”墙阴委宿莽,已觉青娟娟。”,描绘了墙角堆积的野草,已经变得青翠而美丽。这里的”青娟娟”形容了草木的生机勃勃。

第六句”坏壁出冻蝇,亦解飞翾翾。”,描绘了墙壁上的冰凌,被冻得动弹不得,但仍能飞翔盘旋。这里的”翾翾”形容了冰凌飞行时的轻盈姿态。

第七句”向来可憎物,今者更堪怜。”,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那些令人厌恶的事物(可能是比喻那些不好的事物)的感慨,现在却更加让人怜悯。这里的”不堪怜”形容了人们对过去事物的无奈和同情。

第八句”梅梢太瘦生,此意正渺绵。”,描绘了梅花枝条细长而柔弱,但这种气质恰好与它的坚韧不拔相得益彰。这里的”渺绵”形容了梅花的气质和内涵深远。

第九句”窥园频挟策,粒吐红豆鲜。”,描绘了诗人经常带着书卷去观察梅花,梅花的果实(可能是比喻梅花的美丽)显得格外鲜艳。这里的”挟策”和”粒吐红豆鲜”都是对梅花的赞美之辞。

第十句”正须待一雪,我岂资暄妍。”,表达了诗人对于冬天大雪的期待,认为只有在这样的天气下,梅花才能绽放出最美的姿态。这里的”暄妍”形容了冬季的温暖和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梅花坚韧不拔、傲霜斗雪的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人通过对梅花生长环境的描绘,表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