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刹幽深枕县西,我来正值孟冬时。
虽无慧远门堪叩,幸有陶潜驾可随。
世态阶前朝槿色,岁寒云外老松枝。
繄余本是林泉客,到此宁惭漫赋诗。
【注释】
西庵寺:寺庙名。孟冬:指农历十一月。陶潜:东晋诗人,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他常以“采菊东篱下”自比,故后人称其为“五柳先生”,亦称“陶公”。驾(jià):同“驾鹤”,乘鹤。云外:高远处。繄(yī):语气词,无义。林泉:山林清泉,这里比喻隐居的场所。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西庵寺后即兴而作。首联写景,颔联抒情,颈联议论,尾联点题,一气呵成。全诗意境高远,格调清新。
“胜刹幽深枕县西,我来正值孟冬时。” 西庵寺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寺院,位于县城西边。诗人来到寺院,正值深秋时节,天气寒冷,树叶飘落,景色十分凄清。这两句诗描写了西庵寺的地理位置和当时的气候特点。
“虽无慧远门堪叩,幸有陶潜驾可随。” 慧远是东晋僧人,曾在庐山建寺,与陶渊明齐名。诗人来到这里,却没有找到慧远的遗迹,只能想象当年慧远乘着陶渊明的马车在山间漫步的情景。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
“世态阶前朝槿色,岁寒云外老松枝。” 诗人走到台阶前,看到一株盛开的槿花,虽然已经过了一年的时间,但仍然鲜艳夺目。他抬头望去,看到一株苍劲的老松树,树枝上的雪已经融化,露出了苍翠的颜色。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描绘了两种不同的景物。前者代表了世间的繁华,后者代表了岁月的沧桑。诗人通过对这两种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繄余本是林泉客,到此宁惭漫赋诗。” 诗人本来是一位喜欢隐居的人,来到这里却感到惭愧,觉得自己只是随意地吟咏诗句而已。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和认识。他认为自己虽然喜欢隐居,但也不应该轻易放弃现实生活,而是要珍惜当下,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只是随意地吟咏诗句而已,没有真正地去感受和理解这个美丽的地方。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展望。